疫情期间,4000多家红蜻蜓门店无法营业,但通过全员线上服务营销,7天内建立了500多个新粉丝群,日均销售额突破百万。 在很短的时间内,红蜻蜓就将人、货、市场搬到了线上,这得益于红蜻蜓的数字化基础。
关闭 4,000 家商店,但仍每天赚取数百万美元
自1月份疫情爆发以来,红蜻蜓副董事长、副总裁钱帆每天都接到全国各地自营店和加盟商的电话,告诉他又一批门店将要关闭。
一个接一个的呼叫,就像按一下开关一样。 红蜻蜓在全国各个城市的4000多家门店,就像灯火一样,一一熄灭。
红蜻蜓每个月可以赚取数亿美元的收入。 疫情来袭,占营收大部分的线下零售被关闭。 考虑到店面租金和员工工资成本,每月固定开支达数亿美元。
算了算之后,我有些担心。
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在给员工的公开信中直言:最近一夜没睡。
出路在哪里?
红蜻蜓决定将线下门店搬到线上。 一天之内,网上商城建成; 两天之内,400多个200人以上社区建成,5000多名线下导购在家办公。
2月7日至17日,红蜻蜓每日店外销售额从15万元起,持续攀升,至今已突破百万元。
红蜻蜓店外销售业绩
与平时相比,红蜻蜓此时的表现并不显眼,但却让钱凡非常高兴。 因为这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锻造出来的新能力。 更何况,只要货物流通、资金流通,公司就运转起来。
你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红蜻蜓“实践”——数字化智能转型
逆势增长的背后,红蜻蜓实际上做了三件事:一是核心业务迁移到云端,利用阿里云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等平台能力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商店和其他促进销售增长的工具; 三是通过钉钉实现线上组织。
1)每天62次会议:把商店搬到互联网和社区
2月8日,钱金波宣布“红蜻蜓抗‘疫’指挥部”成立,由儿子钱帆任指挥员,连队骨干抽调组建团队。 成立不到两年的新零售部门是先行者,负责具体业务的落地。 2月8日前一周,总部、代理商、加盟商之间密集开会,7天内召开钉钉视频会议434场,平均每天62场。
紧锣密鼓的准备只是为了一件事,激活5000多名“闲置”的线下导购员,线上办公,进行店外销售。 用钱帆的话说:“把店铺搬到网上,搬到社区”。
即使线下门店关门了,只要能卖出去商品,就有现金流。 如果你有现金流,你就可以拯救生命。
2月8日,红蜻蜓上线第三方小程序。 从技术开发、商城建设到正式上线运营仅用了一天的时间。
两天之内,红蜻蜓线下导购已在全国建立了近400个200余人的社区,并且导购全部在线上工作。 目前,全国红蜻蜓社区数量已增至近600个。
2)激活“电击鱼”
在很短的时间内,红蜻蜓把人、货、市场都搬到了网上。 钱帆表示,这得益于红蜻蜓的数字化基础。
2018年,红蜻蜓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将1000多家线下自营店改造为智慧店,完成商品数字化,推出智能导购。 同时,3000多家加盟店全部入驻钉钉,完成了组织的数字化。
一年多来,红蜻蜓线下门店导购引导顾客在店内扫码,积累了506万条线下会员数据,这是店外销售的基础。 据介绍,红蜻蜓围绕阿里的AIPL(认知、兴趣、购买、忠诚度)模式链接,对这些会员进行社交化,然后进行一对一的接触和营销,然后转化,进而吸引新会员。
因此,无论会员数据和店铺产品,红蜻蜓都可以快速导入到新建的网上商城。 在红蜻蜓网上商城,可以实时看到商品的库存情况。
导购们原本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在社区“复工”的,但很快,效果就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每个分店的销售额逐日增加,从每天1万元到2万元,到现在每天几十万元。
“数之”红蜻蜓背后的“TA”
基于与阿里巴巴业务系统的深入合作以及数据中心的打造,红蜻蜓开启了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 同时,红蜻蜓还将其数据中心的进展纳入公司年报中。
据红蜻蜓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与阿里巴巴进一步深入战略合作,结合数据中心建设,围绕“新定位、新客户群、新产品、新组织”主线,根据全球消费渠道群体的需求,从门店出发,实现全领域、全品类的高效协同,打造策划、研发、产品运营端到端分销体系的新能力,全面打通品牌业务升级,实现跨区域核心业务整合能力,打造全新红蜻蜓。
目前,阿里云数据中心已正式上线零售、金融、政务、互联网企业四大行业数据中心。
作为今年6月初正式发布的阿里云数据中心零售行业解决方案,为零售企业提供多维度全方位洞察、全球自动化营销等服务,并通过与阿里巴巴生态联动,帮助更多零售企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成长。
未来,阿里云零售行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也将为更多零售企业提供数字智能赋能,持续帮助零售企业进行全球数据洞察和全球精准营销,为其打造专属的消费者增长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