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袁苍星
摘录丨阿南德什么
从古至今,皇帝吃什么一直让人们好奇。在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中,描写宫廷宴席的小说中,经常出现龙肝、凤髓、山珍海味等。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饮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核心,宫廷饮食与我们的历史密不可分。在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袁苍兴的著作中,对杀人态度坚决的朱元璋强调“好人必须吃好饭”。我闭上眼睛。一个傲慢的厨师。热衷修仙的嘉靖皇帝派人全国各地寻找五色蘑菇。然而,当一位官员申请免除进贡香甜可口的红麴鲷鱼时,嘉靖皇帝表示反对,称他想品尝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酷爱木工的天启皇帝喜欢这种美味的鸡枞树,只送给了自己的乳母客氏和魏忠贤,连皇后也不让品尝。为了扭转明朝的颓势,心急如焚的崇祯皇帝靠着鲜嫩的鹅包菜和滋润营养的燕窝汤来恢复身体、平息怒火,不得不……这一切。内容由袁所行撰写。《传膳啦!明朝篇》是他的继任者:010 -30000,第二本关于古代宫廷膳食的书。
在传统社会中,维持收支平衡非常困难。这需要上帝的恩惠、风调雨顺、生产旺盛;这需要圣王的恩惠、人民的安息、税收负担的减轻;这需要政府抑制强权、控制兼并;这需要国家的支持。假设这一切都是可能的,中国农民仍然面临着最大的问题之一。这是人口增长与土地有限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中国王朝兴衰的周期性上。王朝末期,农民起义,屠杀多余人口,继续消费,新的王朝建立,静静等待下一次轮回。成千上万辛劳的人们凝视着皇宫,幻想着皇帝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肉。
正如袁康兴所说,宫中的御膳不仅是皇家的饮食,也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帝的饮食不仅关系到他自身的健康,也是他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膳食包括礼仪、等级、以及皇帝的各种考虑。每顿饮料和饭菜的背后都隐藏着热气腾腾的帝国生活,甚至还有更平凡、有趣的生活。
以下内容摘自图书《传膳啦!清朝篇》,经出版商许可。
《传膳啦!明朝篇》,袁灿兴,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9月号。
直到明代,人们才开始竖着筷子吃饭。
元天历元年
(1328)
9月18日,一个命运特殊的婴儿诞生了。他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崇八,其父名吴嗣。
(后改名希钦)
,从江东句容一路跋涉到郝省中坜县。
(今安徽省凤阳市)。朱五四虽然为人老实,在租地里辛苦了一辈子,却无法改变命运,生活贫困。朱吾思有四子二女,朱重八是最小的孩子。由于家里经济困难,钟先生每天都去帮一户富裕人家放牛。
元至正四年
(1344)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各地人员伤亡。那一年,朱重坡的父母和大哥因贫困、疾病、饥饿而去世。为了生存,朱家的幸存者逃往其他地方。二儿子朱重龙在逃亡时身亡。 17岁的朱元璋9月入黄觉寺出家,靠邻居王大妈谋生。
两个月后,寺院释放了所有僧人,并请求化缘。此后,朱重八漂泊江淮三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寺庙出家为僧。志翔12年
(1352)
,黄觉寺被毁,朱元璋重新出现,竟然冲进了一个新的世界。这年3月1日,朱元璋前往濠州参军,受到郭子兴的感谢。郭子兴见“皇帝相貌奇美,性情非比寻常”,便将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后来成为马皇后。不到一年,朱元璋就神助,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将领。志翔14年
(1354)
之后,朱元璋的势力日渐强大,他制定了先攻占金陵,再争夺国家控制权的策略。至正十六年
(1356)
三月,朱元璋攻克金陵。短短四年时间,一个曾经的放牛娃和一个穷和尚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具备了问鼎九五的潜力。兴起后,原名“春巴”改为元章,正式名称为郭瑞。
在中国历代王朝中,朱元璋的明朝是征服世界最有正义感的一个。出身于民间、经历过无数磨难的朱元璋也深知民间的艰辛。
吴1年
(1367)
五月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下雨。以前宫内所需的蔬菜、水果、酱醋等,全部由宫外供应,后来为了避免扰民,都在内宫制作。到了六月,天气依然干燥,没有下雨,朱元璋开始减少饮食,吃素,并在朝廷中提倡。皇帝的诚意终于在这个月得到了回报,大雨过后,当局要求朱元璋恢复如常饮食。朱元璋说:“今天下雨了,田里的庄稼却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要想消除天灾,就必须严格自律,全心全意地爱护人民,否则就无法回应上帝的旨意。”祝福。”我不相信这一点。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吃素。不仅是朱元璋,还有他的妻子马氏。遇到饥荒时,马匹就吃大麦和野菜。
朱元璋统一国家后,大力消除元朝的影响,衣、行、住都发生了变化,饮食习惯也受到影响。唐代壁画中,吃饭时筷子是横放的。到了明代,筷子开始竖放。这可能是因为朱元璋认为把筷子并排放置是游牧民族的饮食方式。在深受唐朝影响的日本,筷子仍然是横着使用的。
朱元璋的饮食非常节俭,几乎没有饮酒的记录。
甲武3年
(1370)
八月,礼尚书陶才等人报告说,古时,国王每餐吃饭时都会奏乐。礼仪部为皇帝举办了包括礼仪和音乐的用餐仪式。侍卫将士卒列于两侧,光禄寺大臣率领手下在黄纱覆盖的府邸内用餐,从中央进入。侍卫领着士兵,他们的人给他们盖上了黄色的裹尸布,拿来了金盆、金罐,教坊里的僧人奏乐,太监们拿来了香炉、香盒、香坛、拂尘。他们一左一右一字排开。皇帝到东厢、西厢两庑吃饭时,不奏乐。
朱元璋对这个饭礼的回答很简单:“前线的军队还在战斗,征募的平民还在运送粮草,我期待着,等到朱元璋之后天下太平,我们就等着炫耀吧。” ”,明朝皇帝正在用膳,其奢华、豪华、麻烦的举止超出了太祖朱元璋的想象。
朱元璋虽然饮食十分节制,几乎不记录自己的饮酒量,但他却很善于鼓励人们喝酒。科布10年
(1377)
元旦,翰林秀才宋濂(68岁)入仕。朱元璋称赞他说:“他不仅是一个君子,而且是一个有节操的人。”当晚的宴会上,朱元璋喝了三杯酒,然后极力劝酒。朱元璋醉得无法前行。晚年,宋濂的长子因参与胡惟荣事件被押往京城,判处死刑。马皇后多次向朱元璋求饶,朱元璋却饶了宋濂的性命,反而将她流放到茂州。
在民间故事中,朱元璋呈现出两种极端的形象。相传朱元璋非常节俭,创制了四菜汤。他最崇拜的马皇后过生日的时候,给宫厨点了四道素菜:炒萝卜丁、炒葱、炒青菜、豆腐汤。做到这一点。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朱元璋看似简朴,其实十分奢华。流传后世的传说是,朱元璋吃的豆腐是用鸟脑做的,但这也是民间想象。在人们的想象中,皇室的膳食要么非常奢侈,要么非常朴素,但这并不是历史事实。
朱元璋一生喜狗爱马,不喜狩猎。谭千云说:“皇上斥责奢侈,但吃的却很奇怪。”很经济,但并不意味着每餐都是素食。他曾对晋三子朱王说过这句话。
朱元璋、朱毅时代,粮食数量一般,但质量不错。《传膳啦!明朝篇》 记录,弘武17年
(1384)
六月,朱元璋早餐可以选择12道菜,午餐可以选择20道菜。比如早餐有炒羊肉、炒烂鹅、白菜炒肉、素酱、蒸猪脚、炸回锅鱼、烤箱烤肉、筷子面、嫩鸡等。汤和香米饭。豆汤、珍珠奶茶等将菜单上的四道菜中的任意一道菜与汤搭配,即可享用一顿美餐。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皇帝不敢轻易得罪厨师。
马皇后与朱元璋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这时,郭子兴对朱元璋产生了怀疑,将他软禁起来,不给他吃喝。妈妈把热气腾腾的糕点抱在胸前,胸口都红了,就偷偷去送饭了。即使朱元璋称帝后,他也没有忘记妻子送给他的年糕,认为这些年糕可与冯异当年给汉光武帝的五五亭豆粥和湖州青稞饭相媲美。陷入困境。它历代相传。
中国古代的煎饼是用大米和小麦面粉加水制成的。用火烤的叫芝麻糕,水煮的叫汤糕,用笼子蒸的叫蒸糕。饼里面的蒸饼一开始是扁的,后来学会了做面团,就慢慢的变成圆的了。宋朝时,宋仁宗名叫赵祯,因此蒸年糕改名为煮年糕,以避免禁忌。明朝的文人胆子很大,敢戏弄太祖。《南京光禄寺志》 中韵,朱元璋的宫廷菜肴,必须由马皇后亲自烹制和上桌。有一天,朱元璋吃完汤,吃得不饱,一块汤伤到了马皇后的后颈,于是他保持镇静,清洗干净,重新上菜。许多学者无法忍受浪子殴打妻子的想法,他们说:“太祖是多么礼貌和谨慎,马皇后是多么端庄,但他们却如此残忍和不道德。”他说。
云玛皇后之所以提供这顿饭,是因为她把供御膳与祭祀西安宫混淆了。甲武4年
(1371)
二月奉先宫竣工后,马皇后带领妃嫔推荐新食,据说是马皇后提供的。朱元璋鼎盛之后,饭菜不是马皇后准备的,而是徐汉祖最喜欢的厨师精心准备的。
朱元璋认为,皇帝的食物首先应该送给忠诚、勤劳、有思想的人,其次送给会做饭的人,他曾说过:我就是这样做的。徐兴祖他家世代做饭,厨艺一手好,朱元璋都称赞他。好的。 ”
12岁的朱范被封为晋王,封地位于山西太原。洪武十一年
(1378)
之后,朱范前往太原入藩,朱元璋为了照顾儿子,特意命侍奉了他23年的徐兴祖陪伴晋王。途中,晋王竟然鞭打了徐含祖。除了鞭打徐兴祖之外,甚至到了太原之后,朱凡还多次斥责部下,甚至准备接受惩罚。
朱元璋告诉儿子,厨师虽然地位低下,但不要轻易发怒,因为他负责贵族的膳食。朱元璋的态度是,如果厨仆犯了罪,大过要慎重,小过不予理睬。
这是关于厨师不当行为的最生动的故事之一。有一天,朱元璋在宫中的食物中发现了一根头发,于是他打电话给光禄寺的大臣询问此事。光禄寺的大臣毫不畏惧,说那是龙须。朱元璋笑了笑,捋了捋胡须,两根胡须掉下来,掉进了食物里,说道:“你可以走了。”
从洪武十七年开始
(1384)
看菜单就知道徐兴祖准备的饭菜精致可口。比如午餐有椒醋虾、烧鹅、热烤羊头羊蹄、鹅肉等。
(肉干)
、咸黑豆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清蒸鸡、原汤羊骨、麻辣醋腰花、清蒸鲜鱼、五味蒸麦面筋、羊水水晶饺、丝鹅粉汤、 3 美味汤,绿豆挺丰盛的,有科曼面,椒盐羊肉,香米饭,蒜蓉奶酪,豆汤,还有茶。
作为厨师的徐兴祖被提升为光禄宫大臣,在担任光禄宫大臣期间,他花心为朝廷准备膳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洪武中期,徐汉祖为官时,朱元璋特赠他白金100两,钞票100张。朱元璋说:“我一向忍无可忍,做饭的时候,记得忍耐一下,才能保命。”最值得信赖的掌管食物的太监。由于太监的烹饪技术平庸,口味需要提升,于是出现了口味浓郁的明宫菜。至于掌管皇室膳食的太监,皇帝不敢轻易得罪,“以保命”。
即使在今天,厨师们也不会轻易被冒犯。有一年,在一个地方,当我抱怨炒菜太咸时,胖厨师顾不上切菜,急忙跑到桌边问道: “咸吗?”全桌人都笑了,他说“不咸”,然后买了账单就跑了。
以上内容摘自袁苍星《翦胜纪闻》,对原文进行了摘录和修改,不属于原文财产。
作者丨袁章行
摘录丨阿南德什么
编辑丨安业
校对者丨宰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