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和朋友谈论刚刚结束的阿里巴巴年会,我想到了马云的创业故事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有何借鉴意义。
看过阿里巴巴纪录片的人都知道,马云在18年前就预测了未来的趋势,做出了准确的决策,但如果我们回到18年前亲眼见到他,就会觉得他说的都是天方夜谭。因为他不是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来思考创业,而是从创业本身对全球经济整体的影响来思考。我之所以尊敬马云,是因为他是少数能够准确预测未来10年、20年商业趋势和发展的人之一。有媒体曾说:“马云有想象的责任,张勇有实际的责任。”强强联合,铸就了阿里巴巴帝国。
至于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18位合伙人基本上都是普通员工,他们最初对马云的战略蓝图并不了解,只是相信并遵循。这正如马云先生在年会上所说的那样:有的人因为看到而相信,有的人因为相信而看到。你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成功,开始相信马云,但很少有人相信马云,看到阿里巴巴的成功。
想法一:组建业务团队时,需要寻找有共同价值观的合作伙伴。
马云先生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考虑聚集优秀的人才组成创始团队;他唯一的标准是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是否能够持续思考。其实这是创业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创始团队的成员必须有一套共同的价值观,有没有能力都是可以以后培养的,价值观不能培养,但共同价值观稍后协调。流动性以实现您的目标。
思路二: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以长远的眼光将顶尖的、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纳入核心管理团队,而能力一般的合伙人则退居二等。
随着阿里巴巴规模越来越大,原有合作伙伴的能力能否匹配公司的发展需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张勇先生、井贤栋先生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无疑是马云为弥补合作伙伴的短板、满足公司长远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人才战略。如果公司不断发展,而合伙人却依然原地踏步,那就只能留下来,或者成为股东,仅此而已。
想法3:如果你在筹集资金方面遇到困难,最好找一个合作伙伴一起投资,而不是单独投资。
阿里巴巴成立初期,风险投资在中国刚刚起步,当时筹集资金很困难,所以马云需要利用合伙人机制来分散资本,以筹集资金和保障人力资源。那里。如果对比阿里巴巴当时的股权结构和现在的情况,创始人持有少数股权,18个人都是合伙人,所以股权过于分散,投资者可能不会投资。再融资几轮,公司就已经易手,这对初创公司来说是有害的。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重新考虑一个公司顶层架构的设计是否满足特定历史环境下那个阶段的需求。
想法四:创业需要一个高尚的人,让你的梦想更快实现。
马云一生中的贵人就是蔡崇信,正是因为他的加入,阿里巴巴才逐渐正规化,包括搭建资本架构、组织商业模式、完成融资,成为现在的阿里巴巴了。今天。如果只是说话粗暴的马云,和18位合伙人低着头、默默工作,结果或许会不一样。所以,贵人互相帮助是一种福气,也是接触到坚实理想和个性魅力的结果。
观察5:商业模式可能直接决定合作伙伴构成
阿里巴巴最初是一个B2C电子商务平台。从目前的投资角度来看,这种运营模式是非常费力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比如技术开发、物流仓储管理、市场教育、后端管理等。需要大量的资金。 ”还有努力。这需要阿里巴巴的创始团队有很强的执行力,而且要务实。马云一个人讲故事就够了。回想起来,仍然需要很多人才能将这个伟大的故事变为现实。
这样想来,即使创始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喜欢和投资人交谈,但如果只有少数人愿意脚踏实地做事,创业也很难成功。如果整个创始团队都很好,那就更危险了,因为所有优秀的人都精神不稳定,随时可能试图单独行动以实现更大的价值,而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想一想,如果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合伙一起创业,会发生什么?
理念六:创业初期创始人创造企业文化,中期和后期创始人和组织架构共同创造企业文化。
阿里巴巴创始团队早期听到最多的就是马云的“理想洗脑”。这是为了将个人理想主义直接深入到全体员工的心中,进而生根发芽,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随着公司的组织架构和业务部门越来越完善,马云和后续员工之间存在管理和沟通的隔阂,他们不会直接听马云的言行,而是依赖管理层来沟通。马云担任公司领导,精神领导、企业文化是由创始人和组织体系形成的。
就在昨天,阿里巴巴市值突破4500亿美元。昔日默默无闻的企业家,如今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企业家。我为阿里巴巴感到高兴,但我回顾这段历史,想知道我们是否可以做些什么。我觉得向别人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