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饲料中氮素利用率仅为20-30%,且由于养殖密度高、投料量大,产生大量残留饲料和排泄物,氨氮等应激因素日趋严重。它威胁着养殖虾的生长和发育。传统上通过更换大量水来维持养殖环境,但在循环水养殖模式中,通过一系列的水处理,有效去除残留饲料、粪便、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废物,其量可以会显着减少。降低水交换和养殖业的成本和环境影响。对虾工厂化循环养殖是在对虾高密度集中放流的条件下,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控制等现代工业方法,消除养殖过程中主要环境因素的方法。为虾提供更好的条件。我们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循环利用养殖用水,通过常年高密度、高效率的生产,实现环保健康的养殖模式。一般饲养后期,每天添加新水量达到饲养系统总水域面积的50%,或水循环率小于25%/h(6个循环/天) ; 它不是。 17%/h以下(循环率4次/天)这称为半封闭循环养殖,每天添加新水量不超过10%,水循环率25%以上。/h(循环次数6次/天)以上称为全封闭循环培养系统。生物净化是对虾工厂化循环养殖系统的核心技术,通常采用生物膜净化和微藻净化来去除水体中的氨氮。为此,我公司在虾厂原有养殖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微滤机、泡沫分离器等物理过滤设备,对养殖系统内残留饲料、粪便等颗粒废物进行过滤,去除微生物和悬浮颗粒。生物体减少可溶性有害物质的能力。我们去除了微藻和废弃物,利用臭氧、紫外线等灭菌消毒方法控制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实现了对虾养殖水的循环利用,建立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循环养殖技术。该养殖技术已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应用,对虾养殖产量达到5公斤/平方米,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育种模式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应用可能性非常广泛。
图1 凡纳滨对虾工业化循环养殖流程示意图。
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对虾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综合利用物理过滤技术、生物净化技术、灭菌技术、营养富集技术、病害防治技术,促进对虾健康快速生长,不仅提高了成活率,还增加了虾的数量。再生产。也提高了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养分重复利用率,减少养殖废水排放,节约水资源,具有优越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区的育种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育种界的普遍认可。
2016年10月21日,青岛市发改委主持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与青岛卓越合作开展的“对虾工厂化养殖”调查,邀请相关专家。海洋集团有限公司和潍坊新大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当地接收了该鱼。潍坊新大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配备微滤机、蛋白质分离器、生物过滤器、臭氧消毒设备等水处理设备。工厂化循环养殖模式,每年种植三茬作物,养殖总面积7200平方米。第一次放养于1月23日,放养密度为687.5虾/平方米,经过87天的饲养,收获虾4533.5公斤,平均产量5.67公斤/平方米,平均体重12.27克,成活率率为Ta。饲料利用率68.7%,平均售价75元/公斤,销售总额340012.5元,第二期放养期4月25日,放养密度781.25虾/平方米,共投放17800公斤。虾收获了。Ta。 81天,平均产量4.3kg/m2,平均重量10.42g,成活率74.3%,平均售价40元/kg,销售总额71.2万元。第三次放养于10月20日,放养密度为625尾虾/平方米,97天内共收获虾15648公斤,平均产量4.89公斤/平方米,平均体重10.51克。成活率为74.4%,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公斤80元,销售总额达到1251840元。全年对虾养殖利润总额达到729481.5元。在生物膜稳定运行的养殖期间,如果每天新水添加量不超过15%,则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均可控制在1毫克/升以下。采用这种模式养殖对虾,可减少80%的用水量,有效控制疾病暴发,生态效益显着。
技术要点:
1. 养殖设施
1、养殖车间及养殖池
养殖车间多为地上或半地下单层结构,以长方形为宜,单跨或多跨。工作场所必须有坚固的结构和能承受风压的屋顶。屋顶采用拱形或伞形钢结构,顶面可覆盖高透光率玻璃纤维瓦或双层透明塑料薄膜,北方地区可安装悬挂式保温毡。也可以做。
养殖池为水泥池或大型玻璃钢池,有圆形、方形弧角池和跑道型。养殖池适宜面积为20平方米至50平方米,池深1.2米至1.5米,池底应平整光滑,坡度为3%至5% %。这是排水管的方向。上周,在排水沟和养殖池安装了虾逃生网。
2、循环水处理设备
(1)回水装置及循环泵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高度设计应设计成一旦水体被提升,水体就能在系统内完成层叠式重力流动。从管径和输送距离计算循环水泵的扬程,并进行设计以达到最小扬程。
每个养殖池必须设有进水口、溢流口和中央排污口。稍高于水面的位置有1个或2个供水管口,沿池壁切向供水。养殖池中心设有一个排污口,养殖废水从池底排污口排出,经过挡水板,要么溢流至池外,要么流入循环水池。水处理装置。通过回水管。
从总氨氮产生量、脱氧量、需氧量、生物过滤量计算养殖水循环量。循环量可通过循环水泵和阀门调节。为了便于控制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泵应与变频器配合使用。
(2)固液分离器
常见的颗粒物(粒径大于60m的颗粒物)收集去除装置有转鼓微过滤器、带式过滤器、弧形筛网等。
蛋白质分离器用于去除小颗粒(尺寸小于50m)。
(3)生物净化设施
玻璃纤维罐或混凝土水泥罐结构可用于生物过滤器。
生物滤池的有效水域面积应根据虾容量和生物处理效率计算。生物滤池有效水量与虾池有效水量之比一般为1:1至1:3。
生物过滤介质推荐使用PVC弹性填料和PVC多孔环,但生物过滤介质的数量应根据系统的基本(最大单次使用)生物截留能力确定。一般弹性填料的填充率为30%80%,多孔环形填料的填充率一般为20%60%。
(4)供氧设备
养殖池配备微孔增氧设备,供气量一般要求为养殖水域面积的0.5%1.0%。高密度培养时,培养后期夜间补充液氧,保证水体溶氧在5.0mg/L以上。
(五)灭菌消毒设备
我们使用紫外线消毒器和臭氧发生器进行彻底消毒。紫外线杀菌采用通道式装置,一般选用波长240-280m的灯管。臭氧发生器输出范围为2.5~65g/h,并增设臭氧流量计,保证臭氧输入浓度为0.08~0.20mg/L。臭氧消毒后的水域在入笼前必须彻底曝气。水体。在蛋白质分离器中添加臭氧是一种经济、安全、可靠的方法,通常被认为具有理想的灭菌效果。
3. 配套设施
小型发电设备、水质/生物检测设备、温度控制设备、水质预警控制设备、通讯设备等。
2、定植前的准备工作
1、挂生物滤膜
收购虾前20-30天,我们将淡水注入生物过滤器,添加虾片、有机碳源、硝化细菌等,通气,挂膜。无病原体的养殖水也可以注入生物过滤器中形成天然膜。
2、养殖池及设备消毒
入水前,养殖池及养殖设备必须彻底消毒。消毒时,用25毫克/升至30毫克/升漂白剂(含至少25%有效氯)对整个泳池进行消毒,浸泡2至3天,然后彻底冲洗。定植前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喷洒全池消毒,然后冲洗、沥干水备用。
3、养殖池进水口和微藻区系建设
放虾前五至七天,水开始进入养殖池。新水使用前必须经过臭氧或紫外线严格消毒。新水也可以用25毫克/升到30毫克/升的漂白剂消毒,并在使用前充分曝气。
养殖池塘应接种适合当地水体条件的绿藻、硅藻和其他有益微藻,如青岛白桦、小球藻等。它们生长速度快,耐高温,可以形成生态系统。对虾工厂化养殖水域环境稳定藻类阶段,微藻密度保持在(5-10)104 个/mL 为宜。
3、标准厚度
1、水质要求
标准池塘的水温、盐度应与育苗池的水温、盐度相匹配或接近,并从放苗后第5天开始,慢慢调节水温、盐度,直至相匹配。生长池水。
2、苗木的选择
虾幼虫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存活率高,并且不含特定病原体(SPF)的健康虾幼虫在放生前必须进行隔离。如果粗略标准,饲养密度以1万2万株/平方米为宜。
3、标准外形规格
为提高虾苗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科学饲养管理虾苗,将虾苗集中育肥至体长3厘米左右,分别在养殖池中饲养。
4、开发管理
1、水质要求
饲养水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pH值等各项水质指标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生长池水温冬春季以22-30为宜,夏秋32以下为宜,生长期间盐度浓度以控制在15-20为宜。
2. 放牧密度
根据预期收获的虾尺寸和水处理能力确定生长季节的放养密度。一般养殖时的适宜放养密度为500800尾/平方米。
3. 水池检查和测量
养殖期间定期观察对虾活动情况(早、中、晚3次),及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和饲养设施。定期检查喂食器的使用情况(喂食后2 小时)。定期(每7至10天)测量养殖虾的重量和体长。每天监测溶解氧、水温、pH值、盐度等水质指标。定期测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弧菌计数等水质指标。
4、饲料质量
配合饲料必须符合GB/T 22919.5-2008的规定。饲养后期饲喂的新鲜饲料必须新鲜且无污染。
5、饲喂量及饲喂方法
建议喂食量为饱腹感的80%至90%。每天配合饲料的推荐量为虾体总重的5%15%,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虾体大小、活动情况、摄食状况、水温、食物剩余量等情况确定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每日喂食量。
请根据虾的体长选择饵料的粒度。普通虾可投喂体长2-4厘米、粒径0.3-0.5毫米的饵料,日投喂量为15-20%,但体长5-7厘米的虾可投喂。喂料粒度0.3-0.5毫米.毫米均可喂料。投喂粒度为0.81.3毫米的虾,按日投喂量的810%投喂。体长7厘米以上的虾,投喂粒度为1.31.6毫米、310的虾。每日饲喂量的%。 6%。每天的投喂次数要根据虾的食量来确定,一般分为68次投喂。下午以后的饲喂量应为当天饲喂总量的60-70%。
如果发现养殖虾食性不好,需要查明原因,减少或停止投喂。
水温低于20或高于32时减少投喂量,水温低于16时停止投喂。
6、排掉池底废水,加入淡水。
饲喂后2-3小时内必须将污水排出。污水排放量应占水体总量的2-3%。排掉污水后,必须添加新水。
运行初期,根据水质检测,每天更换部分淡水,直至氨氮、亚硝酸氮满足水质要求。运行过程中,通常不需要更换淡水,只需每天补充蒸发的水即可。运营后期,每周更换一些淡水,保证虾顺利脱壳,并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
7. 流通量控制
根据虾的放养密度、规格和水质情况,控制控制系统的实际工作水循环量。循环次数一般为5-8次/天。
8、生物过滤设备的运行管理
生物滤池内形成生物膜后,水温、盐度、pH、碳源、溶解氧等的突然变化会导致生物膜脱落,影响净化效率。因此,在饲养期间必须保持生物滤池内水质的稳定。
九、疾病预防与控制
他们每天清晨、下午、晚上巡塘一次,观察虾的活动、分布、摄食情况,并注意发现病虾、死虾,查明发病原因。不要饲喂含有病原体的新鲜饲料。人员接触死虾后,需及时消毒,阻止病原体传播。对虾养殖池塘的病原微生物应定期进行检测,具体检测程序按有关规定执行。
10. 饲养记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1号(200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号,请妥善保存《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等相关记录。
适合区域:
包括来自山东、河北、辽宁、天津、江苏等沿海和盐碱虾养殖区的南美白对虾。
预防:
利用虾厂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对饲料质量要求严格,必须使用蛋白质含量高的环保饲料,并保证虾的快速生长,添加维生素、虾青素等。还可以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剂, ETC。养殖废气可进行无害化处理并综合利用。
本文来自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