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总局下发第《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号(办经经〔2019〕206号)。这是继今年4月28日印发《规划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指南》后,水利部建立节水评价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技术方法和相关事项。建立节水评价标准,提高节水评价作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要求》 节水考核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符合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控要求,并与流域水量分配计划(协议)相协调。 一清楚了。 )和相关规划中的节水目标措施和规划必须符合当地实际,合理可行。
根据《技术要求》,规划和水利工程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当前节水水平评价和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和指标评价、年节水量评价。非水工程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内容,如计划值达标情况、节水措施方案、节水效果评价等,主要包括现状节水水平评价、节水潜力分析、用水技术分析等。用水过程和取水量。包括规模合理性分析。节水计划和保障措施等
除《技术要求》外,还发布了《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将全国划分为6个节水评价区并进行比较,考虑到各地区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全国划分出6个节水评价区,对11项节水评价指标分别计算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对应的指标值,可以作为编制和审核用水量的参考。 -保存所有级别的评估章节。
《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
1 一般
1.1
本技术标准是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节水[2019]136号)的要求,规范建设项目用水规划和节水评价工作,明确其内容和技术方法,制定的。节水评价相关标准。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下列类型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节水评价活动:
(一)与取水有关的用水计划(以下简称用水计划)主要包括引/调水计划、水库建设计划、灌区建设计划等。
(二)需要水资源核查的相关规划主要包括新城区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高耗水产业专项规划、取水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等。
(三)与取水有关的水利用工程(以下简称“水利用工程”)主要包括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抽水工程、引水工程、地下水利用工程等。其中,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水评价依据《大中型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节水评价篇章编制指南(试行)》(规划通知[2018]1691号) .马苏。水利部出版。
(四)申请取水许可的非取水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非取水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直接从江河、湖泊、地下、水库、航道、水库取水的建设项目。等等,或者直接从水道取水的东西。这包括吸收水的东西。其他取水/排水工程,需取水申请经批准的非取水建设项目。
从城市公共水网取水的其他类型方案或高耗水建设项目可参照实施。
小规模取水(除另有规定外,每年地表水取水量在10万立方米以下或地下水年取水量在5万立方米以下)或按当时水资源论证表管理的建筑供水工程非功能性项目和水电站项目不需要进行节水评估。
1.3
节水评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满足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理要求,并与流域水分配方案(协议)和节水规划相协调。节水措施方案应当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可行。
1.4
在不同类型的规划或建设项目中,需要分阶段开展节水评价,评价深度应满足相应阶段的要求。
(1)用水规划中,在规划阶段进行用水评价,并将用水评价章节纳入规划报告。
(二)落实水资源核查相关规划,在水资源核查阶段开展节水评价,并在规划水资源核查报告中列入节水评价章节。
(三)用水项目应在经营规划和经营审批阶段进行节水评价,并在水资源核查报告中设置节水评价章节,链接节水评价内容。
(四)非用水设施建设项目,应当在取水许可证申领阶段进行节水评估,合理评估的内容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的相关规定进行(GB/T 35580)及本技术要求规定。用水分析将纳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并作为节水评价章节予以强化。
1.5
进行节水评价时,需要合理确定评价范围。
(一)需要水资源论证的用水规划及相关规划,评价范围应当以规划范围为基础,结合流域、行政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求,并应当考虑完整性评价范围将综合评价行政区域等确定。
(二)水工程评价范围以工程供水范围为基础,考虑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并可结合工程规划范围适当扩大。
(三)非水设施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原则上与建设项目水资源示范范围一致,重点分析建设项目所在行政区域(一般为地级行政区域)。建设工程正在进行中。它被找到了。
1.6
节水等级年份必须与规划或者建设项目的等级年份一致,包括现行等级年份和规划(设计)等级年份(以下统称规划等级年份)。
1.7
节水评价的内容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规划和类型确定。
(一)规划和用水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当前节水水平评价和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和指标评价、年度节水达标状况评价。计划值、节水措施方案、节水效果评价等
(2)非渠系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现状节水水平评价、节水潜力分析、用水技术和用水流程分析、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规模、节水计划及保障措施等
1.8
节水评估所需的相关数据必须采集并符合适用性、可校准性、可靠性和代表性的要求,必要时可以开展补充研究和监测工作。
1.9
《节水评价登记表》必须在节水评估章节中报告。
1.10
用水项目规划及用水评价的技术流程如下:
2 节水现状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
2.1 基本要求
2.1.1
在对当前供水水平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同类地区(行业)节水指数和节水管理水平,评价当前节水水平,评价当前节水水平,评价当前供水量分析主要问题。目前节水。
综合选择类似地区,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包括现有水源工程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绿化结构、供水结构、用水方式等。决定。
2.1.2
将当前节水水平与国内外同类地区(行业)节水先进水平进行比较,根据计划年度节水目标指标的要求,结合节水情况,制定年度计划节水水平保存措施计划。分析并计算可能性。
2.2 评估当前节水水平
2.2.1
当前基础数据的选择。评估当前节水水平的依据是当年的供水、用水、节水绩效;必要时也可采用近3-5年的平均值。
2.2.2
供水现状分析。描述评价范围内建设的供水工程总体布局和主要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分析现有水源工程和输配水系统的改进潜力,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评价供水能力。标准. 改进.分析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利用水平及其开发利用潜力;
2.2.3
当前节水水平分析。
(1)现有水平下的年用水量分析。结合近期(3-5年)用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农业用水合理性,考虑降水、来水等不确定性影响,重点计算年用水总量。分析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用水现状、当前年度用水量与用水总量管理指标的一致性、用水结构的合理性。
(2)当前水资源利用效率(分配)评价。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每亩耕地实际用水量、主要工业行业单位产品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系数、工业统计分析中水回用对管网漏损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水效率(分配)指标进行分析,将当前实际用水效率(分配)指标与相关国家标准和各国颁布的水管理指标进行比较选取与用水效率相符的城市、用水结构等指标,在类似地区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当前节水水平。
2.2.4
节水管理水平分析。重点分析节水政策落实情况、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水价改革、水费(税)征收情况。
2.3 当前节水潜力分析
2.3.1
将年度节水目标指标和节水措施计划的计划值与当前年度用水量相加,估算出各主要用水行业(用水户)的存量节水量。农业、工业和家庭生活。对于非水工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节水潜力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分析。
2.3.2
农业节水潜力分析。分析本年度实际灌溉面积、灌溉用水量、灌溉管理情况等,比较农业用水效率指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区实际平均用水量等)为依据。) 在规划年和本水平年,考虑发展(高效)计算农业部门在规划水平年采用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水措施的节水潜力。
当前年实际灌溉面积可根据过去(35年)实际灌溉面积统计值、降水量、来水情况等综合确定。
2.3.3
工业节水潜力分析。比较计划正常年和当前正常年的工业用水效率指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产品用水量、公共供水漏损率、工业用水回用率等),并计算计算当年的工业用水效率
2.3.4
分析家庭节水的可能性。用水量是通过比较规划水平年与现年的生活用水效率指标(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公共水网渗漏率、节水器具普及率等)计算得出的。年级. ——规划水平年城乡居民点节电潜力。
2.4 当前节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2.4.1
节水现状包括与日本(海外)同类地区(行业)节水先进水平的差距、重点地区节水发展状况、节水工程措施落实情况、实施情况等。非区域地区节水措施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工程措施、节水政策及监督管理等。存在的主要问题。
2.4.2
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状况、供水状况、节水投入水平、政策执行能力、监督评价等方面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
3 节水目标及指标评价
3.1 基本要求
3.1.1
规划和水工程应当评价拟定的规划级年度节水目标和指标的合理性并评价其进展情况。
3.1.2
对于非水工程建设项目,需评价拟规划层面年度用水和节水指标的合理性并评价其先进性。
3.2 评估节水目标
3.2.1
对拟定节水目标进行适宜性评价,满足区域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管理要求,调整其与现有规划确定的节水目标的关系。
3.2.2
提出的节水目标必须从水资源状况、节水现状、水供需状况、节水潜力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
3.3 节水指标评价
3.3.1
根据规划或建设项目的特征以及评估的深度,应与节水目标要求相结合评估拟议的节水指标的代表性和合理性。
3.3.2
节水指标分为用水总量指标、用水效率(定额)指标和其他指标。各种规划和建设项目都需要选择或增加反映区域和行业特点的代表性指标。
(一)用水总量指标。主要包括用水总量管理指标、地下水管理取水量等。
(2)水资源利用效率(配置)指标。主要内容:每10,000元的GDP每10,000元,每10,000元工业添加价值,每次灌溉MU的实际用水量,主要工业单位产品的实际用水量定额、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农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公共水管网渗漏率以及用水定额等用水定额指标都会出现。
(三)其他指标。主要内容: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再生水利用率、节水设备普及率、水表费、水费(税)征收率、节水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延长公共供水管网建设(改造)、减少水资源超载地区灌溉面积、减少超载地区地下水抽取量、 ETC。
3.3.3
评估节水目标指标的进展和可及性。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配置)指标有待完善。分析用水效率(配置)指标与管理指标、相关标准、相关规划的一致性,根据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持有状况评价用水效率(配置)指标的进展情况。水资源超载或缺水地区的用水效率(配置)指标应参照国内外同类地区的先进水平,其他地区的用水效率(配置)指标应参照国内外同类地区的先进水平。比那更好。中国同类地区的平均水平。
(二)用水总量指标、地下水控制抽取量、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水量指标必须符合水资源管控要求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三)节水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公共水网改造长度等规划建设发展指标应因地制宜,符合实际,分析可达性。
3.3.4
规划的横向年度节水指标应当与采取的节水措施相协调,并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发展和环境条件的承受能力。
4 规划级年节水达标评价
4.1 基本要求
4.1.1
规划与水利工程结合需水量预测、供水量预测、水资源配置方案等节水达标评估,分析论证根据节水要求取水规模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
4.1.2
非水产建设项目在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过程中,应当按照节水要求,对用水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用水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4.2 需水量预测与节水兼容性评估
4.2.1
重大建设项目规划或布局的适宜性评价。分析重大项目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建设项目设计规模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管控要求的适宜性,论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可达性。
4.2.2
水效率(配额)指标的一致性评估。分析评价当年规划层面采用的水效率(分配)指标与管理指标、相关标准和相关规划的兼容性。
4.2.3
评估用水需求的合理性。
(一)合理分析规划和用水项目需水量。根据评价范围内近期用水结果分析用水趋势,评价规划层面年度需水量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分析规划层面年度需水总量。分析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相关水部门规划(协议)的符合情况,规划新增需水量与区域需水总量的协调性。
关于评估农业灌溉水的需求预测结果,我们将分析基本数据的一致性,例如考虑灌溉水需求和降雨量补给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农作物的作物结构以及储蓄灌溉系统的环境适应性.需要注意。调查当地水和土壤资源状况并评估进一步节水的潜力。
(二)合理分析非水设施建设项目用水需求。分析建筑项目具有相关标准水效率指标的合规性和用水技术的进度;审查水平衡分析的结果,并评估用水技术和水回收水平;建筑项目中的新水需求计算区域用水量和计算分析区域用水总量影响,计算新增建设项目需水量后的区域用水总量,计算用水总量管理指标及相关配水方案(协议)要求。
4.3 供水预测与节水适宜性评价
4.3.1
从水源工程、产水工程、输配水工程、其他供水系统的潜在取水和转换、合理配置、运行调度管理等方面分析现有供水系统进一步增水的可能性。根据节水要求评价规划年供水量,并评价预测结果的有效性。
4.3.2
评估每年规划的再生水、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划或国家政策要求,分析进一步提高非常规水源利用水平的潜力。
4.4 水资源配置方案节水达标状况评价
4.4.1
供水配置计划的节水合规性状况的评估。水分配指数计划(或协议)以及其他规划安排以及评估非规定水源的使用水平。
4.4.2
评估水分分配计划中的节水合规性。评估分配给生活、工业、农业、环境和其他类型用水的用水量与用水总量管理指标的兼容性,确保新增用水量与区域用水量相一致,并评估利益相关者对用水量的影响。
4.5 评估取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5.1
将当前和计划的水资源短缺情况结合在一起,考虑在水需求端进行节水以及在供水端利用潜力,根据节水需求评估对新水消耗的需求,并确定是否可以节约用水。分析。规划级新增用水量满足用水总量管理指标或分水指标管理要求,并根据节水要求评价新增用水量的可行性。
4.5.2
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扶贫开发、防洪等综合性功能的规划或建设项目,取水的可行性是综合考虑整体效益、保障基本用水需要而确定的,但必须综合分析、确定。已证实。
4.6 合理用水评估和节约用水
4.6.1
规划和水库项目需要根据评估水的需求和可行性的评估来分析在评估范围内的各种水流入条件下,水短缺的数量和性质,以及在各种水流入条件下的水量。应评估和审查提款。
4.6.2
对于非水域开发项目,需要根据先期节水指标和需水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对用水规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审查。
5节水措施和节水效果评估
5.1 基本要求
5.1.1
根据节水目标和指标要求,科学合理制定节水措施。
5.1.2
评价节水措施的节水效果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5.2 节水计划
5.2.1
水工程规划和节水措施应当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节水工程措施应当因地制宜,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可行、经济;非工程措施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必须符合本市政策要求和切实可行。
5.2.2
非水产建设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必须体现节水技术和用水工艺的进步,严禁使用国家淘汰的用水技术、产品和设备。各环节提出的用水量和废水管理措施应切实可行,节水管理措施应切实可行。
5.2.3
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符合当地供水实际情况。
5.3节水效果评价
5.3.1
节水分析。根据节水措施方案,结合节水潜力分析结果,明确节水利用方向。节约用水的主要方向是满足新增用水需求、减少地下水开采、增加江河湖泊生态水量。
5.3.2
节水经济效果评价。主要包括降低开源成本、降低用水成本、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用水效率等。
5.3.3
评价节水社会影响的要点包括提高供水量和保水率、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5.3.4
节水生态环境效果评价。主要包括减少废物和污水排放、减少地下采矿、减少淡水抽取以及增加河流和湖泊生态水量。
5.4 节水措施
5.4.1
应提出系统的安全措施,加强节水。为确保节水措施落实到位,要细化职责分工,实行“三同时”制度,节水设施和重大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5.4.2
应提出节水制度和节水管理安全措施。按照信息化管理要求,加强水计量、监测和统计,引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核,规范节水过程管理、目标管理等安全措施,提出方案。
5.4.3
应提出安全措施以增强节水能力。继续加大节水投入,提出水价改革方案和相应支持补偿机制。
6 节水评价结论与建议
6.1
在规划报告,项目建立报告,水资源示范报告等的相关章节中,应清楚地说明了节水评估的结论和建议。
6.2
有必要在评估范围内提交关于节水的水平和可能性的最终意见保护。对策。
6.3
应提交有关实施节水措施,加强节水管理和加强节水保护措施的相关建议。
词汇表
高耗水行业包括钢铁、煤炭、火电、石化、化工、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
高水消耗的服务行业包括沐浴,洗车,高尔夫球场,户外人造滑雪坡,酒店和其他行业。
节水灌溉面积比:一个地区(地区)的节水灌溉面积与有效灌溉面积的比值。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比率:区域(区域)中高效的水灌溉面积与有效灌溉面积的比率。
非规定的水源使用水平:区域(区域)中非规定水源使用与总供水的比例。
再生水利用率:在区域(区域)中使用的再生水量与所处理的污水总量的比率。
来源| 国家节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