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艳丹编辑:叶锋
去年8月,证监会宣布加强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从2024年开始,一级市场贷款放缓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同时,证监会多次强调要严格IPO准入关,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面对严格审查,许多公司已撤回IPO 申请。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月25日,今年共有58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另一方面,新股发行节奏放缓,2月26日至3月1日本周新股发行及上市数量为零,高于证监会2023年8月的预期。这是自27日提出建议以来的首次。 “逐步收紧IPO步伐。”整个交易周首次没有新股上市或认购。
58家公司撤回涉及30家赞助商的材料
据Wind资讯统计,撤回材料的58家企业涉及30家保荐机构。其中,中信证券撤回材料、取消IPO项目的案例最多,达到8起。其次是中信建投,7个订单,中金公司撤回5个订单,民生证券撤回4个订单,兴业证券、中原证券、国金证券、东方证券承销及保荐、长江证券承销及保荐、五矿证券、开元证券、华泰联合等率先撤回两家公司。
我们的理解是,企业撤回材料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是逆周期调整背景下,一些融资金额较大的国营项目退出。例如,1月11日,在华航石油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撤回申请文件后,上交所决定取消华航石油主板IPO。招股书显示,公司初步拟募资16.3亿元,控股股东为中国航空石油集团公司,实际管理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二是因经营环境变化而取消订单。例如,2月22日,飞鹏生物撤回上市申请,保荐人为华泰联合。值得注意的是,飞盆生物顺利通过了2022年3月会议,并于2022年3月14日进行了注册登记。最终终止的原因之一是2020年至2022年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业务业绩爆发式增长。不过,2023年7月4日最终版招股书表示,公司2023年业绩符合预期。显着减少。同时,该公司也未能如期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最新财务数据。
第三,许多退出的公司都面临着监管机构的尖锐质疑。例如,2月6日,“Adopt-A-Cow”主动撤回主板IPO申请,但一年前Adapt-A-Cow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后,证监会发函向该公司进行询问,提出包括指控在内的问题。存在传销、自找奶源建设、销售成本高等等48个问题。
此外,2月9日,证监会官网对上海新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IPO程序中违规欺诈发行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新新科技被罚款400万元。强加的。此时,涉案人员也受到了惩罚。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证监会查处的首例申请文件备案后、注册前的欺诈发行案件,引起市场高度关注。
同时,证监会表示,“我们将坚持‘声明就是责任’的原则,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如有嫌疑,即使撤回发行或上市申请,也会被追究责任。”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我们必须调查。”他说。 ”
投行高管王志跃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撤回IPO申请属于“正常撤回”,每个公司的原因各有不同。公司可能表现不佳,公司可能想在你申请之前换部门,公司可能认为排队太长,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间,所以最好离开。或者,在你的研究过程中,你可能有发现您的公司应该询问一些问题。不过,“撤回材料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有问题。”
本周没有计划上市的股票认购,但投资银行家们非常担心。
此外,王志岳还提到了一个现象。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二级市场上存在反对IPO的声音,但大部分新股已经发行,而且新股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上市股票仍在飙升。 ”
造成这种现象的部分原因与新股上市放缓导致新股供应减少有关。
东方财富精选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今,沪深交易所新上市股票仅有14只,网上超额认购倍数超过1000倍,已经结束。 Maxim Technologies的网上超额认购倍数接近6,000倍。
从上市表现来看,13只新股上市首日大幅上涨,仅上海和景上市首日下跌。 Nova星云上市首日涨幅最高,首日升至202.62%。
从新股安排情况来看,本周(2月26日至3月1日)无新股发行或上市。上周(2月19日至2月23日)是龙年第一个A股交易周,无新股上市。两只新股(中装股份和美信科技)将于下周一(3月4日)发售。
然而,随着二级市场新股上市放缓,IPO等待时间越来越长,上市公司的“堰塞湖”也越来越贵。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2月26日,沪深三所IPO排队中达到“证监会注册”阶段的企业共有27家,但候补名单中共有568家企业。全部的。许多其他公司仍处于指导和注册阶段。
如果新股上市数量放缓,券商、投行将亲身经历寒冬。
王志跃坦言:“投资银行目前产能严重过剩,压力肯定很大。”
据华东证券相关人士了解,证券投行将分阶段对上市公司进行指导。例如,中小企业在北交所上市时,收取股改固定费用50万元、辅导费用50万元、备案费用200万元,是行业通行做法。上市成功后将收取保荐费和承销费,其中保荐费约为1500万至2000万日元,承销费将根据募集金额收取。 “也就是说,项目90%以上的收入要到上市阶段才能获得。如果项目不能上市,投行项目团队将无法获得大部分收入,反而会产生费用。”人员成本。”还要比较差旅费。投资银行家自然会非常紧张,因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
这种焦虑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很明显。当记者试图与各大券商、投行人士讨论IPO退市潮等问题时,他宣称,“内心深处,我并不想就这些问题进行沟通”。
券商与投行:“声明就是担当”要求券商更加注重初期经营质量,从四点应对新情况新挑战。
每年的金融寒冬,也是券商、投行磨练内功的时期。寒冷的冬季,券商、投行也在思考从业者如何应对资本市场发展对行业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证券投资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宣布对IPO和再融资逐步收紧政策,但在全面注册制下,这一规定不会实施。并非是新时代背景下的特殊规定这是一次“一刀切”的关闭,但正在分阶段收紧。 “与以往的IPO封杀相比,此次监管标志着市场监管技术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券商、投行正在顺势而为,应对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
具体来说,他对新形势下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四点新思路。
一是更加精准有效支撑先进科学技术独立自主。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地位更加突出,加快实现先进科技自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基础性战略支撑作用。证券公司、投行需要进一步将业务重心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以“动态平衡”政策为背景,推动投融资发展。对资本市场服务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聚焦新技术产业化,在规模化应用趋势中寻找商机。把握好这几点,就能很好地应对创业板和科创委审核节奏的调整,就能把握北交所后续的发展趋势。
二是不断增强信息披露能力。
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依据,加强和丰富信息披露制度直接关系到注册制的有效性。推动登记制度更深层次、更加务实,需要提高信息公开质量,不断加强信息公开能力建设,有很多新的东西。建设和加强信息披露能力是“落实”登记改革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抓手。
为此,既要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又要提高信息披露的独立性、适当性、有效性,并提供与信息披露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培训。需要继续加强。投行从业人员学习并不断适应注册制度中的新理念、新情况、新要求,提高专业能力,从根本上保证项目质量,降低项目风险。
三是积极主动接受监管,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合作。
近两年来,监管层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中介责任不断收紧,保荐业务退出率持续居高不下,IPO节奏逐渐收紧,一些人失去了信心和方向。 “但是,我们认为,在这个深化和落实的新阶段,我们应该拥抱监管,密切关注监管政策的变化,这样我们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变化情况。同时,我们还需要主动加强合规控制,主动向监管机构反馈市场趋势和行业问题,提供有助于指导政策制定的建议。”
第四个目标是走出一条优势互补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面对各大券商、投行的激烈竞争,中小券商、投行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优势,建设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投行,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路径。
一方专注于特定业务以建立优势。由于精品投行专注于某个特定的行业板块或特定的业务领域,因此往往对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个碎片化的领域积累资源,并学习行业垂直资源并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细分行业板块或业务,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差异化定位是基于自身优势。中小证券公司力求在产业链布局、业务模式、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与大型证券公司形成差异化,重点强化特定业务领域,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模式。他们.可以建造。
同时,针对近期多起IPO被取消的现象,该投行人士表示,项目质量是投行运营的基础,要让风险管理能力成为行业的命脉,运营质量必须不断加强。说是有必要。
他表示,全面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将由“受理即是责任”调整为“申报即是责任”,中介机构的“把关”责任将进一步强化。将对证券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审查。项目、实践质量和风险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监管机构着眼于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可读性以及投资银行的三道防线,更加明确地关注业务流程的动态质量控制和改进实践。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