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家政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但国内产业和企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行业人才的缺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缺货、招不到人、服务时间短,是很多家庭寻找家政阿姨时面临的普遍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文指出,当前家政行业“服务需求大、企业规模小、水平低”。针对“工业化程度低、消费者认可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建议尽快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支持规模化企业,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培训。
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201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指导意见》发展家政服务业。” “两个文件都是为了扩大就业、促进国内产业健康发展,但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存在不少困难。”
袁文指出,国内行业政策落实难度较大。 2010年的《意见》包括“对符合条件的雇员型家政服务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的支持政策”。 然而,即使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现状,国内企业大多数还是采用账外催收的方式。 支付方式,所以国内很少有企业能享受到这个政策。
其次,虽然家政服务需求大幅增长,但国内产业和企业发展相对滞后。 行业人才的缺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上海开放大学的调查显示,上海2000多家内资企业中,71.3%的管理者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这些从业者非常熟悉行业现状,但缺乏现代化管理能力。 过去几年,涌入家政行业的风险投资大多是平台型、网络型扩张,对提升员工服务能力的投入较少。 当时有一家“云家政”公司,融资超过1.4亿元,市值近10亿元。 最终没有成功。 类似的家政平台还有阿家街、牛家帮……
此外,家政需求快速多元化,市场呈现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家政服务细分为养老、母婴、育儿、医疗、兼职等工种; 另一方面,具体工种内部也有细分。 例如,母婴护理可细分为哺乳、产后康复、小儿按摩等。 方向。 “服务细分对从业人员综合职业素质、单一专业特长、职业资格证书等提出了相应要求,加剧了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 袁文举了上海每年参加母婴护理评估的总人数为例。 两万多人,能进入这个行业的不到10%。
针对这一情况,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实体家政行业,支持规模化企业。 提高家政服务业质量、做大能力,首先要做强家政服务企业,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议尽快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家政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关注家政门店、技术研发、设备投资、人才培训等领域。 对投资家政类实体的,可根据投入资金总额、从业人员数量等指标,给予退税、社保补贴、租金减免等政策优惠。
二是注重家政行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目前,我国家政行业政府补贴主要用于家政服务员的培训。 然而,企业要做强,需要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 建议政府大力支持高等院校举办家政类本科、专科教育,开展家政行业职业经理人培训。 ,将其纳入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序列,并给予政府补贴。
三是制定家政服务细分标准,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平。 目前,家政行业的培训管理和实施普遍比较粗放。 市场准入标准、人员资质标准、培训教学标准等都存在建设不完善的问题。 社会上存在大量没有含金量的“假证”,扰乱市场秩序。 ,也影响公众对家政服务的评价。 建议行业协会在政府主导下组织制定各类家政服务、工种的细分标准。 通过政府补贴的员工培训,鼓励针对单一工种进行垂直、深入的培训,用标准指导培训,用标准客观呈现员工的专业能力。 ,让没有含金量的“证书”自然消亡。
四是用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进一步刺激居民家庭服务需求。 建议对居家养老、二孩等居家养老服务有迫切需求的家庭,可研究将家政服务费用按一定标准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的可行性研究,创造条件更好落实居家养老和二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