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加盟资讯

半个创投圈都听过的4个项目有哪些,创投圈术语

比亚迪汉从60英里/小时加速到60英里/小时只需4.7秒,但这并不比风投手中的资金涌入电池项目快。比如,在谈论中科凯那时,我听到一些投资者谈到他们决定“这次盲目投资”。

2022年必将是新能源投资的热点一年。创投圈子里的人大概都听说过这四个项目:Filion Power、蔚蓝新能源、Nakashina Kina、天目先锋。

今年3月,富力电源获得深创投9.5亿元战略贷款,4月,中新海南获得哈勃投资领投的A+轮贷款,10月,天目先锋获得哈勃领投的A+轮贷款获得小米领投的B轮融资。 11月,蔚蓝新能源获得国有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中信建投等机构15亿元D轮贷款。

这四个项目均源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其背后的人是同一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陈立泉先生被誉为日本涉足锂电池第一人,不仅在学术上推动了锂电池的理论研究,还培养了一批活跃在行业内的企业家。

2006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了《中国石油需求的远景展望与替代战略研究》为组长的“电力替代燃料专项小组”,并在咨询报告中写道:这对于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日本来说,是一次历史性机遇……5到10年内实现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产业化,是日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能源挑战。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可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乃至城市交通产业的长足发展。 ”

他是对的。 2015年前后,日本锂电池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成为新能源领域不可动摇的领先者,并超越了燃油汽车时代。

故事还得从1976年说起。

中国锂电池的起源

1976年底,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呈现出亚洲面孔。

中科院派陈立泉到固体研究所进行晶体生长研究。所谓晶体生长,是指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由气相、液相或固相形成物质晶体的技术,主要用于生产高品质的原材料。

然而陈立泉却发现,当时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的科研重点是超离子导体材料——氮化锂(Li3N)。它是一种红紫色金属氮化合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转化为碳酸锂。一位德国同事告诉陈立泉:“氮化锂很有用,可以用来制造汽车的固态电池。”

这句话立刻引起了陈立泉的注意。因为早在1958年,清华大学就已经研制出了中国第一辆电动汽车,但后来由于技术和产业原因而停止了研制。如果能够开发出廉价且安全的汽车电池,汽车工业将取得巨大进步。

于是他向中科院申请改变研究方向,转而研究超离子导体。

1978年,陈立泉回国后立即向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提交了相关报告,要求他们关注锂离子电池等技术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支持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固态离子学实验室。

与此同时,国际上对锂电池的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20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1970年的每桶1.2美元上涨到1979年的每桶近40美元。欧洲、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当时的研究重点是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斯坦利·惠廷汉姆(Stanley Whittingham)、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三位著名科学家都在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完成了重大研究。这为锂电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位科学家因其在锂电池领域的重大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我国在陈立泉团队的推动下,已经落后国际前沿不远了。 1987年,日本提出“863”计划和“七五”储能材料(聚合物锂电池)项目,由12个研究组组成。陈立全先生作为主要负责人领导了这些基础研究。 “这创造了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库,将使我国成为锂离子电池行业的领先国家,为我国未来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先国家铺平道路”。

但很快,业内传来的消息让陈立泉震惊。 1991年,日本索尼公司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块商用锂离子电池,安装在CCD-TR1相机中。次年,日本旭化成与东芝成立合资企业,开始生产电子产品用锂电池。

大约在这个时候,陈立泉参观了索尼工厂。他在接受《中国信息化》杂志采访时回顾了当时的情况如下。 “18650圆柱电池(在索尼工厂)的检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以前制作极片的生产线上只有一两个人。当时,我国的锂电池生产线才刚刚起步。”开始了。

随后几年,日本锂电池年产量迅速增至4亿只,占据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的90%(1998年)。同年,韩国LG化学开始进军锂电池行业。不久之后,三星SDI又开发出1800mAh圆柱锂电池、435Wh/L聚合物电池、2400mAh圆柱锂笔记本电池……

陈立全认识到,世界工业化进程正在加快,中国亟需加快步伐。

锂电池开始商业化

1997年9月,陈立泉依靠国产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建成了我国第一条锂电池中试生产线。由于没有同行业的其他工厂可以参考,他被安排带一个班子,在这条生产线上当“工人”。一年多来,他“对锂电池制造的各个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为后续锂电池的市场推广奠定了基础。

于是,1999年,陈立全先生主动创办了北京星恒电池有限公司。我们是一家以锰酸锂为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研发公司。

2003年,星恒电源与联想投资在苏州建成并试车成功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 2006年,其动力电池组通过了欧盟独立组织Extra Energy的检测认证。此外,配备该产品的电动自行车还被欧盟某国邮政系统用作邮件运输工具。由此,Filion Power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军海外市场的锂电池企业。

2009年,Filion Power正式进军欧洲电动自行车市场,并逐渐成为欧洲锂电池主流品牌之一。今年,还出现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访华时收到一辆配备菲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作为国礼的小插曲。

但现阶段,我国电动汽车还处于起步阶段。 Filion Power并未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改变发生在2014年。我国出台了多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比如支持机关事业单位扩大购买新能源汽车、对国内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免征汽车购置税、支持各地充电设施建设等。

Firion Power立即调整战略,提出“电动车”和“电动汽车”双轮发展模式,并将主要市场从欧洲转向中国。

一时之间,Filion Power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2015年以来,公司已完成9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控股、建银国际、开元资本、赛富投资、兴业银行、富华资本、盈科资本、深创投等3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机构正在参与。

资本的涌入使得Filion的产能迅速扩张。 Filion Power 2021年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03GWh。根据SNE Research发布的2021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排名,其装机量应排名国内第5、全球第9,仅次于国轩高科的6.4GWh。

此外,在轻型车领域,Firion以44.43%的国内市场份额毫无争议地占据行业领先地位。排名前三,在欧洲和印度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Filion Power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锂电池正式商业化。其发展壮大是我国锂电池产业快速成长的典型。

量产独角兽

星恒电源并不是陈立泉唯一的明星项目。

2016年,陈立泉与研究生导师于惠根、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洪共同创立了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公司蔚蓝新能源。我们主要开发下一代锂电池产品。这种类型的电池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比目前使用液体电解质的锂电池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

在陈立泉团队的带领下,蔚蓝新能源现已成为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固态电池创业公司。据其官网显示,该公司拥有200多项发明专利,正在承担20多项国家、地方、部级研发项目。而这些实验研究即将成为现实。今年年底,蔚蓝新能源与蔚来汽车联合开发的混合固体电解质电池将搭载在蔚来最新车型ET7上。能量密度为360Wh/kg,一次充电可行驶1000公里。

蔚蓝新能源成立六年来,已完成八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业创投、五岳资本、中科院创投、IDG资本、国投创投、招商资本、德易资本、盈山资本等资本做到了。其中,和轩资本等著名VC/PE公司还包括天齐锂业、蔚来汽车、华为、小米、吉利等工业巨头企业。今年11月,蔚蓝新能源宣布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估值高达150亿元。这是一只超级独角兽。

蔚蓝新能源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中科海纳和专注于硅基负极材料研发的天目领先。

2011年,学者陈立泉的弟子胡永胜带领团队开发了一种采用低成本铜基正极材料、煤基碳负极材料和低盐电解液的钠离子电池系统。在那里。 2016年钠离子电池中试完成后,陈立泉、胡永胜、李红于2017年邀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毕业生唐坤来他们创业。 ——海南中学,日本第一家专业从事钠离子电池研发的公司。

中科海纳产业落地进展迅速。 2018年,我们完成了全球首款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汽车的示范实验。 2019年,全球首座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示范完成。中科海南的电池产品今年已开始量产,公司电芯产能可达每月30万片,并且还获得了印度的订单。中科纳预计到2024年建成10GWh生产线。

天目先锋是由陈立全学者和李宏研究员领衔的一家致力于硅基负极材料研究和生产的创新型公司。李红原是陈立泉的学生,后留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1997年提出世界上第一个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2005年提出镧结构纳米硅负极综合解决方案。是硅基负极材料领域的权威专家。

今年4月,天目先锋投资20亿美元扩大产能。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硅负极产品5万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1000吨的生产能力。 12月,公司与成都投资50亿元,在西南建立年产3000吨高档纳米硅材料、10万吨高档硅基负极材料、年产3万块生产装置签订了建设基地的合同。大量新型纳米硅材料。

在资本市场上,中科海纳和天目先锋两家公司日渐受到青睐。中科海纳背后的投资者包括国科嘉禾、中科院物理所、中科创兴、梧桐树资本、哈勃投资、海松资本等。其中,华为哈勃持股13.33%,为第三大股东。天目先锋背后的投资者包括一系列知名VC和CVC,包括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科院创投、三峡基金、极富创投、建元基金、海松资本、光大控股、知树资产等。 它包含。

从锂电池到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硅基负极材料。这支诞生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团队,依托陈立泉及其团队近半个世纪的科研和教育,在动力电池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球动力电池龙头CATL掌舵人曾毓群也出身于陈立泉学者。

学者进入行业

近年来,像陈立全这样关注产业发展并参与其中的学者还有很多。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学者姚期智创办了图灵人工智能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学者、测绘与地理信息系统科学家周成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 已确立的。云图院士、中国工程院学者、畜牧传染病专家陈焕春创办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前生物学家共同创办华大基因。

学术界深度参与企业和产业发展,是当前中国硬科技创业的趋势。

资本市场也青睐学者等高端人才的创业项目。一位投资人告诉我,“硬技术的技术门槛很高,失败率也很高。早期项目如果有技术专家的加持,成功的机会很大。”

而成为一名学者不仅仅需要技术能力。您不仅可以轻松获取有关技术变革的前沿信息,还可以有效利用各种政府和学术资源。

当然,并非所有学术企业家都是成功的。美国技术转移公司巴士底狱曾统计发现,美国大学教授教授的创业项目失败率高达96-97%。尽管这一数据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但它反映了学术界对创业精神的认同。

陈立泉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营销是科研机构人的弱项……科研机构还是擅长技术研究,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管理好企业。”不是我们的专业领域。”一个力量的项目。 ”

在斐隆的创业故事中,2003年苏州斐隆成立后,陈立全先生退出企业管理层,只留下顾问的角色。蔚蓝新能源、中科海纳、天目先锋等创业企业,从一开始就将业务运营交给有管理经验的学生(或同事)。

这让我想起了硅谷。

当时,斯坦福大学鼓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肖克利专注于创业,希望这位晶体管发明者将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造福社会的产品。然而,天才肖克利在管理方面却表现平平。他的专制作风让他的员工难以忍受。最终,肖克利先生“背弃了他的亲戚”,公司破产了。

然而,“美国学术企业家失败”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退休员工中的八位科学家决定联手继续创业,成立了著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正是这家公司开创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先河。这八人也被称为半导体行业史上的“八逆”。

因此,无论成功与否,学术界与企业界、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交流总是有助于先进技术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

1、夯实基础,推动锂电池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专访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锂离子电池、储能科学与技术资深专家陈立泉.

2、陈立全:中国固态电池一定会成为中国信息化的领跑者。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