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今年,山东省东营市盐碱地种植的大豆亩产达到600多公斤。超过260公斤,这个数值超过全国平均亩产一倍多,而且是在贫瘠和盐碱地上生产的。那么这个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呢?还有,这黄豆有什么奇怪的?
在盐碱地上收获大豆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个奇迹。
正在加载视频.
山东省东营县里区地处黄河三角洲核心区域,阳光充沛,气候条件优良,但又被渤海湾和大片森林包围,让这里成为农民眼中的富饶沃土。不能说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片土地含盐量超过0.3%,是典型的盐碱地。
海南省村民苟勤志今年收到了一个大惊喜。他没想到他的四名合作社成员种植大豆的第一年会获得丰收。郭勤志说,同样的1000亩土地,今年种植大豆的收入比种植水稻时人均增收10万元以上。
在这个地区,众所周知,盐碱地不能种植大豆。苟勤植说,他种大豆是冒很大风险的,很多村民认为这很可笑。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盐碱害历来被认为是土地的“绝症”。几乎所有严重盐碱化的土地都是贫瘠的。
海南省的村民们世代在这片盐碱地上尝试了各种方法种植出口粮食,但最终他们选择了种植水稻,通过不断的灌溉改善了土壤质量,我们通过海水淡化来盈利盐。
在巨大的压力下,苟勤植迎来了大豆第一个收获季节。在这片盐碱地,刚收获的大豆平均亩产达到了600多公斤,但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才260多公斤。
“农作物只能在盐碱土中生存,这给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兰认为,是的。不要相信这种邪恶。吴勤植及其家人种植的大豆品种——“杞黄34号”就是他亲自培育的。
徐然花了十年的时间,一点一滴地尝试最笨的方法,从上千种材料中整理筛选,每年播种、淘汰,终于找到了杞黄34的高产密码。我做到了。 2014年,听到盐碱地传来的好消息,徐然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大豆收完了,我种了小麦,虽然刚下过雨,地面比较潮湿,但稀疏的麦苗之间的光秃秃的地面上,我还是能看到白色的盐渍。
今年,不仅是郭勤志,还有很多村民都勇于尝试种植耐盐耐碱的大豆品种,并获得了丰收。虽然现在当地的大豆收获已经进入尾声,但村民王光家里还有12万公斤大豆,今年卖了40万多元。
经过30年的奋斗,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粮仓。
在我国,大豆不仅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而且其副产品豆粕是养殖业的主要饲料来源。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在食物构成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从30年前从事大豆育种开始,徐然就和其他育种者一样,把高产作为育种的核心目标。
在这个手术室里,徐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数豆子。豆子提前一个月左右收获,并一一分类,以确保只有最优质的豆子才能参与明年的育种。
年年种黄豆,数着每一粒豆子,是徐然这三十年来最习惯的生活。徐兰继续探索每个物种的生命规范,无论是完整的还是不完美的。
2012年,赤帆34号诞生,2020年,赤帆34号刷新了全国夏大豆亩产353.47公斤的纪录。
徐然正在做最后的答辩准备,答辩成功将为他带来大量的科研经费。
来自农业研究不同领域的五位评委从产量、抗虫性、传播/应用等角度提出了问题。
防御结束后,徐兰带着精心挑选的豆子,前往海南,将豆子南下。他引进的800多种大豆原料今年将在这里完成耐水性测试。
近30年来,徐然主导并参与了11个大豆品种的种植。基黄34的勘探仍在继续。对于徐然来说,奇黄三十四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一点一点地长大,储存着更多的能量。
在大豆杂交育种过程中,时间是最重要、最本质的因素,从杂交构建到品种审定至少需要10代,其中前6代主要以自纯合杂交材料为主,我猜。需要六次收获才能满足品种批准要求。整个养殖过程非常耗时耗力。
孙石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从事大豆育种工作,是徐然的哥哥。每次南繁之行,都是兄弟姐妹面对面相聚、叙旧的机会。
经过多年的探索,孙先生和他的育种团队想出了一个更快的方法,可以在春、夏、秋季使用北春大豆和黄淮海峡大豆的育种材料,生产北春大豆和黄淮海峡大豆。在日照时间较短和气温较高的地区。这提供了基于南方育种的两代异地夏季育种。这样,原本需要六年的育种工作,现在只需一年半到两年就可以完成。
30年来,孙正义参与了40个大豆品种的种植,见证了育种业务的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石先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保存了数以万计的遗传资源。经过发芽率检测、脱水、登记、装车等工序后,进入冷库,可安全保存50年以上。
这里储存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大豆遗传资源,数以万计的大豆种子的遗传信息都保存在这里。
产量和品质是由种子中的基因决定的,能够破译遗传密码的人就能登上育种的顶峰。
2020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熙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核心生物学期刊《细胞》上,名为“基因组学的里程碑研究”。 ”
田志喜在“五金店”首先寻找的因素就是大豆的耐盐碱能力。他认为,在目前形势下,即使日本大豆亩产翻倍,自给率也只能提高15%至30%左右。虽然有限的耕地不能给大豆太多的空间,但我国有大豆185株。 100万亩盐碱地为大豆增产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徐然写的《大豆赋》,足见他对大豆的喜爱。他和无数其他植物育种家相信种子可以改变国家和世界,技术可以创造奇迹。
【30分钟观察】大豆活化从种子开始
2020年,日本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目前,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其消费量的80%以上依赖进口。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大豆振兴计划,但鉴于日本人多地少的现状,扩大面积、增加大豆产量的空间有限,有必要发挥科学能力,主要方法是强化科学能力。我们从农业育种领域听到的好消息越多,无论是通过技术研究、提高产量,还是探索种子的好处,我们的农业基础就越牢固。感谢农业育种专家频频报道好消息。
转载时请注明央视财经。
(刘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