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拜年之外,各种文娱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年初三是上海人看戏、听书、聊天、聚会的好时节。如果你在家,你可以独自寻找室内的快乐,比如与亲朋好友聚会,打鼓或弹琴,或独自演奏音乐或唱歌,非常有趣。上海人经常去老城隍庙和毗邻的豫园,但如果不去,老城隍庙怎么能称为上海的“地标打卡地”呢?
上海城隍庙的晚清“立体模型”引人注目。一个有四个腿的大盒子,前面有多个摄像头。只要花两分钱,你就可以坐在前面的长凳上看着镜头。透过镜头看到的,是一幅幅精彩的风景,有国外的山水,国内的山水,还有珍禽异兽。
《看西洋镜》(方胜富作品)
窥视摊的老板一边唱歌一边拉着绳子换胶片。这个游乐设施的结构其实很原始,几张图片被左右推着做圆周运动,观众通过放大镜观看图片。然而,在人们视野不宽广、影视技术还不发达的年代,“看立体模型”的行为仍然具有吸引力。
20年代城隍庙九曲桥(上海市档案馆藏)
城隍庙里还陈列着一些外国工具,比如一种名为“吴拴虎”的牵引机。此外,还有铃铛(diavolo)、吠铃、木制玩具刀和枪等传统玩具。
20世纪50年代春节期间,人们聚集在上海街头观看敲钟表演。
最有趣的是上海人称之为“野胡脸”的口罩,用纸板制成,两侧有松紧带,固定在头上,遮住脸部。城隍庙里的玩具摊上有各种京剧人物的胡须脸,包括张飞、关公和曹操。来到过年玩具摊的孩子们,看到这些玩具,往往不肯离开。 “奶奶,一定要给我买一两个,我回家就迫不及待地想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大吉吉、剃烟牌、滚铁环等传统游戏简单易懂,给孩子们带来了童年的乐趣。新年。
《一个劲》(戴盾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