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加盟资讯

设施养殖,让鲜活水产“跃”上餐桌(深度观察·设施农业大有可为③)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设施捕捞产量占养殖业50%以上

让鲜活海产品“跃”上餐桌的设施养殖(透彻观察,设施农业潜力巨大)

照片:工作人员在山东省日照市套罗镇红旗现代渔业产业园智能自动化养殖区观察鱼类生长情况。

方德华(人民视觉)供图

图2:江西省上高县汉塘镇冯村鱼鳗混养基地,养殖户检查鳗鱼养殖情况。

邹立强(人民视觉)供图

图3:在重庆市梁平区李良镇川西村,有一个池塘,里面有发光的鱼。

人民视觉刘辉供图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编者按:海鲜是重要的农产品,也是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日本是水产养殖大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生态水产养殖,不断提高水产养殖设施装备水平,日本设施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业的50%以上。

近日,四部委联合公布的首个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提出,打造以生态健康繁殖为重点的现代设施渔业。各地渔业发展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加速转变,让更多优质、新鲜的海鲜“游”进千家万户。寻找河湖海鲜,机构渔业发展有哪些新亮点,未来如何持续升级?本报记者多地进行了调查。

促进生态再生产,不断完善鱼塘,用好水养好鱼、好虾。

凌晨5点,浙江德清县鱼跃镇的鱼塘陆续恢复生机。一旦打开喂食器,鱼就会“挤”到水面。这是全省最大的黑鱼养殖场,年产量超万吨。

鱼塘对于现场养鱼非常重要。过去,不规律的浇水使得蛇鱼养殖难以为继。在钱塘村从事水产养殖30多年的高弗拉先生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他说:“过去,鱼的饲养密度很高,大量的肉被喂食。”冷了。”而且水很快就变得浑浊,所以我必须定期换水。

“有了好水,才能养出好鱼。”鱼跃镇农业局局长方飞说,为解决大规模养殖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差的问题,他说当地的鱼塘设施正在不断改进。推出“生态清洁养殖”绿色养殖新技术。

曾经拥挤的鱼塘已经发生了变化。鱼跃镇鱼塘放养密度从每亩5000尾减少到1800-2000尾,环保高效膨化饲料部分替代冰鲜鱼,帮助消化剩余饲料,养殖鲢鱼、鲫鱼。 “水质好,黑鱼吃起来很开心。以前要两三年才能长到4到5公斤,现在一年半就可以把它们从池塘里放出来,上市销售。” “然后,用陷阱养的家养鱼就可以卖钱了。”高胡良说。

我应该如何处理多余的水?作为淡水捕捞大州,德清市从设施和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设计了“四塘三坝”的处理设施,连接各个养殖池塘,“探索了‘四塘三坝’的处理设施”。一位农民,一位农民。”每个养殖场均采用集水管网(沟渠)、一站式处理,通过长效管理体系,由专人可靠管理。

在钱塘村的渔业养殖水处理厂,水中种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等藻类,池塘边还可以看到美人蕉生长。水经过沉淀池后,经过陶粒、片炭、碎石组成的三座过滤坝,依次流入曝气池、生态化粪池、湿地化粪池,处理后的水可循环利用。

“从传统鱼塘1.0版到标准鱼塘2.0版再到生态优美鱼塘3.0版,养殖废水综合治理有利于渔业发展、农民增收和保护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崔连勇说现任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在新市市的椿松石村,7月下旬早稻收割后,开始播种虾苗。近年来,该村已交出虾场600余亩,引进浙江合惠桂生态农场有限公司集中管理运营。

“只要跟着公司的稻虾轮作,就能赚钱!”昆山农民崔先生过去每年养两季虾。虾价飞涨,收成并不乐观。

“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养虾,优化了时间、空间、资源的配置。”该公司董事张培新说,“稻虾轮流是”让额外的养分被水稻吸收,实现两季收获优质稻米和虾,显着改善虾塘水质。通过采用专用管网进水、生态沟渠排水,减少了池塘小鱼数量,鲜虾产量提高10%,饲料消耗降低20%。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高生态设施养殖质量。 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推广环保健康水产养殖技术“五项行动”。到2022年底,全国共发展“五大行动”基地1265个,面积771万亩,基本建成生态无害化养殖模式,尾部综合利用实现覆盖范围使用饲养水或达标排放水,配合饲料替代率平均达到84%。

农业农村渔业和渔业管理部官员表示,今年将开展水产养殖用水管理模式推广活动。以池塘和养殖排放水处理标准化生态改造为重点,支持生态沟渠、生态池塘、地下湿地等排放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根据规划,到2030年,将建成340个拥有池塘设施的养鱼场,推动全国1700万亩池塘标准化改造。

为提高养殖效率、强化工厂化生产、振兴渔业种苗产业做出贡献

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的青岛彩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7000余尾墨累鳕亲鱼在大大小小的养殖池里有序地游动。

“这里最大的肉鸡体重超过50公斤,我们的养殖效率比普通池塘养殖高100倍,可以实现一亩地产100亩。”龚庆利主任说。公司。

近年来,日本工厂化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预计到2022年养殖水域面积将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较2016年增长约40%。日益完善的现代化工厂化养殖设施和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有力支撑了优质水产品种的选育,不断锤炼水产种业的“中国芯”。

墨累鳕营养丰富、经济实惠,但数量较少,对水质非常敏感。莱泗市采用工厂化模式,实现墨累鳕全人工养殖,将设施捕捞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庞庆利说,目前,“产卵孵化繁殖生长”的整个生产周期正在一个养殖场实现。一个30立方米的养殖池每年可生产墨累鳕1万公斤,产值达50万元。排出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农作物智能房、稻田、田间依次使用,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迄今为止,日本共批准了283个水生新品种,其中213个是近10年来培育并批准的,水生新品种选育工作进展迅速。

海南晨海渔业有限公司的主打品种是自主研发的“法龙杂交斑”。 “该品种生长速度快,体长、体重变异系数低,均匀度大大提高。”蔡春友董事长自豪地说,利用最新的育种技术和设施,为农民提供更有利的结果,提供高品质的种苗。依赖进口。目前,全国60%以上的石斑鱼养殖户正在养殖该品种。

数字技术与水产种业的合作,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还为农民提供了各种技术支持。 “优质苗木的质量是可追溯的,不仅长得更快、个头更大、产量更高,而且如果遇到食物或水交换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专家。”农民金杰浙江省慈溪市安东镇马滩路村的罗氏沼虾苗来自浙江省水产种业公司养殖基地。

浙江水产种业公司副总经理高强表示,工厂的育苗车间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物联网设备,为了扩大服务范围,我们安装了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和虾管家和何介绍说,他做了一个虾医生小程序。远程捕捞技术指导和在线实施诊断和闭环产品追溯链构建,共造就了3000户虾农,户均收入增加30%。

从当地来看,工厂化循环水模式产能高,节水节地,可控制污染排放,产品质量稳定,适合种业生产和商业化,有效满足您的生产需求。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在内陆和沿海有利于滩涂养殖的地区建设工厂化集约化渔场152个,新增现代化工厂化养殖规模1500万立方米,促进水域开发。

一站式加工冷链物流设施,产业链不断延伸,新鲜美味食品“搬进”千家万户

一条活泼的加州鲈鱼被冲上岸,进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东山农场“塞纳——”的临时养殖池。

“临时养殖池可储存鲜鱼2万多公斤,一接到订单,我们就会联系活鱼运输车装车发货。”武汉锦绣天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表示。小岩峰导演说道。该公司通过其电子商务平台销售鲈鱼,并表示顾客可以在第一天通过手机订购,第二天就可以收到活鱼。

“对于海鲜来说,新鲜就是一切。”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文高表示,结合设施捕捞的发展,武汉还在生产基地设立了前置仓库,收集新鲜的海鲜。农产品被提前储存在与驻地渔业紧密相连的临时养殖池中,中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正在共同开发设施和设备,以保持鱼类的存活。目前,我市九个中心城区的活鱼出水后两小时内即可送达居民住处。

改进的海鲜加工设施可以让鱼“游”得更远。在甘州乐园社的加工厂,新鲜的鱼要经过去鳞、去鳃、清洗等一系列工序,然后真空包装和冷冻以保持新鲜度。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引进了每小时可加工2000公斤的渠道养殖设备和海鲜初级加工设备。 “我们既卖活鱼,也卖宰杀后新鲜包装的鱼,这些鱼按照各种规格分拣后供应到市场。这种鱼很受欢迎。”小金峰说。

去年,该公司生产鲈鱼120万公斤,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目前我们使用的是常规冷库,储存量为1万吨。由于销量增加,我们计划明年安装液氮冷冻设备。每公斤冷冻成本将增加3毛钱左右。”改进了,可以冷冻,30分钟内发货。”

“从卖鲜鱼到卖鱼干,价值翻了好几倍!”武汉市黄陂区七家湾街道肖家湾德药王养殖养殖专业合作社主任胡国刚说,“从卖鲜鱼到卖鱼干,价值翻了好几倍!”我寄了进去。鱼。他介绍,合作社养殖的青鱼、武昌鱼售价每斤7元左右。经过宰杀、加工、恒温腌制、风干后,头、腰、尾单独出售可卖到20元一斤以上。

好的政策将帮助您升级设施。 “对农村从事渔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市财政资金给予最高80万元补贴,但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王文高介绍,补贴内容。目的是购买海产品加工、临时养殖/供氧、冷链冷藏、质量/安全检测、水质监测等设施设备,发展电子商务,扶持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线上线下交易等等。

近年来,各地渔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后期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多种海鲜产品以多种风格送到消费者餐桌上。

福建民威实业的菜肴以鲈鱼、大鱼为主料,风味浓郁,独具特色。该公司生产部部长郑启珍表示,根据当前消费者需求,公司利用活鱼加工技术,开发了调味鲈鱼、无骨鱼、烤鱼等一系列熟食菜肴。开发不同类型的菜肴。建设休闲食品和现代化规模化集中加工。拥有生产线10条,可加工30余种产品,年产值6亿元。

海鲜加工连接渔业生产和分销。 2022年,我国海产品加工利用总量预计将达到2556.13万吨。 “海鲜加工解决了渔业生产的季节性与需求正常化之间的矛盾,平滑了周期性供给波动,满足了人群对海鲜产品个性化、多样化的食品蛋白需求。” “向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员、产业经济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子飞说,“有必要进一步推动其推广应用。”提供相关技术和设备,为整个行业提供海鲜加工。

开发新型设施饲养空间,最大限度发挥技术装备优势,打造“蓝色粮仓”

走进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五号农场,有四层排水渠和灌溉渠连接着稻田。汹涌的稻浪中,鱼塘星罗棋布,鲤鱼、鲢鱼在鱼塘里游来游去。池塘边生长着盐碱地标志性植物芦苇、黄甘蓝——株。

“我们地处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度较高,田地如果不泡水,地上就会浮起一层白色的碱性花层。”农场副主任刘双海说。每年1月引入銮河冲走土壤,但表层含有盐分,4月中下旬必须排水挖土。今年3月,曹妃甸区在第五农场启动了“异域稻渔种养一体化”试点,按照3亩稻田比1亩的比例建成了稻渔种养一体化体系。关于池塘。

咸水成为鱼类的新家园,盐碱地成为“鱼米绿洲”。 “我们用稻田收集的盐水将碱洗水排入池塘,养殖鲤鱼、南美白对虾,同时养殖草鱼、鲫鱼、梭鱼等适宜水生品种。”刘双海说。 “这种养殖模式病害少,用水量少,产品肉质紧实,市场很好。目前鲤鱼长到1.5斤,南美白对虾每只虾30多只,预计出书将于十月底发布。 ”

“盐碱地上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环保的方式来净化盐分和排出碱性水,为防止土壤盐碱化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通过微生物作用和水产经济的培育,饲养动物可以减少重点研究所所长莫宗立表示,经过三年跟踪监测,土壤盐分稳定在1.5克/公斤左右,水体碳酸盐碱度稳定在1.5克/公斤左右。企稳,据说跌幅为86.3%。采用该模式改造沿海盐碱地,对虾亩产将达到500公斤,耐盐碱淡水鱼亩产将超过2000公斤,对虾亩产将达到更多每亩池塘产量低于2000公斤,经济效益可超过3000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优化水产养殖设施空间布局,开发新空间,确保海产品持续供应。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建设60个以单塘10至30亩和集中毗邻区域500亩以上为基础的盐碱陆基养鱼场,促进渔业有效管理。使用。盐碱地。此外,深海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正在成为未来海产品供应的重要增长点。

下水15分钟,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小城镇湾海域,两座“钢铁岛”映入眼帘。他自豪地说,自己从事近海水产养殖已有20多年了。

该海洋养殖平台于2020年初投入运营,面积相当于一个倒置的果篮、四个篮球场那么大,拥有养殖用水15000多立方米。 “现在一键实现智能养殖。”当陆同峰按下电动按钮时,面前这头62米长的“庞然大物”开始掉头,隐藏在笼子底部。黄花鱼跳了出来。 “网箱可以翻转过来,贴在网箱上,定期将上面的藤壶、海藻等生物进行干燥清除,而且网孔通畅,让鱼儿活动和呼吸更加自由。海产品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明显改善! ”

距离养殖平台不到3公里,安装了新一代绿色智能垂钓旅游平台,拥有50平米的智慧垂钓中心,智慧垂钓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算法制定了评价体系. 建立并指导生产经营。 “这里,水温、水环境、洋流湍流、食量等数据都被准确记录,成本管理精确到每条鱼。”运营经理徐航说。说。

培海养畜、养鱼,打造“蓝色粮仓”。 2022年全国深海养殖产量39.3万吨,占海水鱼类养殖产量的20%以上。到2030年,我国将在深海建设99个以上大型智能养殖渔业,推广重力网箱、桁架网箱、养殖船等先进技术和设施。

“设施集约化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学系教授包振明说,它从技术创新入手,涉及苗种培育、养殖技术、设备等跨学科协同研究。据说正在发生。未来,设计和制造是必须的,重点是基础研究和数据库建设,加强养殖设施设备对水生动物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适应性研究,加强智能化技术的研发。水产养殖设施智能化,水产养殖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

版面设计:张凡曼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