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邓雅曼| 深圳报道
——赛格大厦是深圳第四高楼,高355.8米,因多次晃动而濒临封闭,但晃动原因尚未确定。
5月23日,深圳市福田区政府发布消息称,截至当日中午,赛格大厦各项监测数据正常。负责调查的专家组得出的结论是,赛格大楼的沉降、倾斜率、加速度等条件均未超过相应的标准要求,这导致何称此前的传闻已被驳回。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探访了这座矗立在华强北心脏地带、被舆论包围的地标建筑。
5月22日,舆论漩涡中,赛格大厦却没有任何晃动的迹象。《中国经济周刊》 图片提供:记者邓雅满
大楼三天内震动了3次,引起大楼内的恐慌。
赛格大厦在关闭前曾震动3次。
“5月18日下午晃动最为明显,跑下来后,我感到头晕、呕吐,感觉像晕船一样。”当时在赛格建筑电子工作的约翰说,一位目击者告诉记者:我以为是地震,想躲到角落里,却听见楼梯上有声音喊“快跑!”我跟着大家来到一楼广场,回头一看,发现只有建筑物在摇晃。 ”
最初的震动之后,赛格建筑并未完全关闭,但公司员工进入高层的通道受到限制。几名在大楼内工作的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映,5月19日、20日中午,赛格大楼再次出现晃动。虽然震动没有18日那么强烈,但也引起了一定程度的恐慌,导致一些企业收拾重要文件和设备,将其搬出赛格大楼,另觅存放地点。
5月21日,深圳赛格集团向全体业主、加盟商、租户发出通知,自21日零时起,暂停进入赛格大厦办公楼和电子市场。相关测试工作完成后,我们将有序通知您。相关事宜将另行讨论。
“大楼关闭后,我们没有再听到大楼晃动的声音。外面的感知也很稳定。5月18日,清晰可见大楼在晃动。我周围的人都很害怕。我以为“如果呢?”赛格通讯市场一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华强北大厦人口密集,人流量大。虽然只是高层,但位置就在电信市场旁边,步行10米就到了电信市场。很多人都关心赛格大楼的情况对周边的影响,甚至更关心的是关于跟踪调查的结果。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赛格大厦全面停业后,大厦内所有业务暂停,前后入口均拉起了2-3米的警戒线。不过,大楼周围的其他建筑物和购物中心仍然有交通,穿过大楼的两条地铁线路也照常运营。
赛格大厦《中国经济周刊》周围已拉起警戒线,自5月21日起封闭。图:记者邓雅曼
一位在该大楼内经营业务的官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但我们正在考虑寻找新的写字楼作为办公用途,自然很可能就在华强北附近。”他说。我们正在与房产管理公司协商,赛格大厦重新开放的日期尚未确定。
我家三天震动3次,请问是什么原因?
自5月18日大楼震动事件发生以来,据报道,深圳市气象局和应急管理局相继否认“地震论”和“谣言”。对于大楼晃动是否是该地区大风造成的,深圳市气象局给出了明确答复:当天监测到的赛格大楼区域风力仅为5级,符合平均风力预警标准. 没有。风力6级以上,阵风7级以上。
大楼晃动的背后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
截至5月23日中午,专家组已加快对赛格大厦的相关监测、检查和分析工作,预计赛格大厦不断晃动之谜将进一步解开。
据深圳市福田区政府此前发布的信息,目前赛格大厦主体结构安全,内部结构牢固。《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该建筑及其周边细部均未发现裂缝或变形迹象。
距离赛格大楼仅几米远的另一栋大楼照常营业。《中国经济周刊》 邓亚曼供图
围绕赛格大厦的猜测不仅排除了外部自然力量的原因,还包括了各种“人为因素”。其中,“挖矿”最为普遍。
被誉为“中国第一电子城”的华强北,被发现是全国最重要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矿机”销售和集散地。大楼晃动后,网上出现了一种说法,认为是挖矿功率过大,导致无数机械硬盘一起震动,最终导致大楼产生共振。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了当地企业的否认。 “令人惊讶的是,挖矿需要大量的电力。首先,矿机每天24小时持续运行,而SEG晚上会停电。然后是成本问题。成本相对较高。为什么不呢?去另一个城市?”一位销售矿机的商人告诉记者,他从事电子行业已有10多年,但机械他表示不相信振动能产生这么大的力量,也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情。类似的事件以前也发生过。
除了“挖矿论”之外,还发现了一篇10多年前的论文,“论证”赛格大楼本身的建造过程可能存在问题。 2001年,当时正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金殿奇在论文《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中指出,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停车等待图纸的情况。设计和施工是根据图纸进行的,然后进行返工和修改,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增加了工程成本。这种同时设计和施工的现象是由于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施工完成。
据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在上述论文发表之前,赛格大厦是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结构摩天大楼,荣获中国建筑总公司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2000年,赛格大厦荣获第二届国家科技进步奖。
编辑:张艳
本文来自【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国民党媒体信息公开平台提供信息公开和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