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加盟资讯

稻田养鱼效益,翡翠到底值多少钱 价格大有学问

简介:利用稻田养殖黄鳝、泥鳅,是一种水稻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生态立体生产模式,水稻、黄鳝、泥鳅三合一种植,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水源,产生了互利共生的效果。保障了稻田资源,为鳗鱼、泥鳅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为水生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遮荫繁殖场所。另外,黄鳝、泥鳅喜欢在土壤中挖洞行走,翻动土壤使其疏松,促进肥料分解,改善土壤质量和生殖系统。鳗鱼、泥鳅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料,有效促进水稻生长。鳗鱼和泥鳅通常捕食稻田水中含有的水稻害虫,因此不仅可以用来消灭稻田害虫,而且可以降低鳗鱼和泥鳅的养殖成本,从而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稻田种稻养鱼及生态效益.

稻田黄鳝和泥鳅混养是一个互利共生、生态实现种植、养殖三重效益的技术过程。

1、黄鳝、泥鳅混养水田选择及设施改造黄鳝、泥鳅混养水田选择肥沃、无地质灾害、附近水源无污染、土壤、水质良好的泥田。 做。易于进入和排水。这是因为鳗鱼和泥鳅喜欢钻入土壤中,而这样肥沃的稻田食物充足,生长条件良好。也可以对现有的稻田进行改造,其大小没有限制,但最好是一垄。

稻田周围必须安装防逃设施,丰哥一般用石棉板或砖块(埋入0.3米土层)建造高度为0.80至1米的防逃墙(嵌入0.3米土层中),间隙用水泥和水泥混合而成。缺点是价格昂贵,以后就不能用了,而且拆卸也不方便,只适合小规模的水稻种植。建设大型混养场时,可用宽1.201.50米的高密度聚乙烯网片,构筑高0.801米(埋入土层0.3米)的防逃网。 ),这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防止黄鳝、泥鳅苗逃逸和天敌进入稻田,必须用密密的铁网或尼龙网堵住稻田的入口和排水孔,防止损失。

在多种作物田间工程中,常见的是在田地周围挖“田”字形或“科”字形沟,沟宽23米,沟深0.81.2米,使用挖出的沟渠土即可完成。将稻田田埂压实至宽0.60.8米,然后在稻田内挖几条宽0.5米、深0.6米的椭圆形或“井”字形小沟,供黄鳝、鳝鱼使用。那里住着泥鳅。沟渠的开挖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稻田内的沟渠被挖成相互连通。为便于黄鳝、泥鳅苗的逐步放流和管理,可采用小沟将稻田分成若干小段。另外,由于稻田水位较浅,受阳光和气温的影响,水温变化较大,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稻田水温可达39至40摄氏度。温度对鳗鱼、泥鳅苗的生长影响很大,可以让它们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因此,不仅要通过在田埂上安装遮阳棚、在田埂内种植藤蔓、豆类等植物来保护黄鳝、泥鳅苗木免受炎热,还要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稻田。

稻田黄鳝与泥鳅混养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生态造林和养殖三重效益。

2、稻田丰收前的准备工作(一)、稻田沟渠、水闸的消毒措施

黄鳝和泥鳅混养的稻田在放养黄鳝和泥鳅苗前必须进行彻底消毒,通常每平方米水面喷洒200克生石灰兑水,消灭害虫。等待7至10天,然后将鳗鱼和泥鳅苗放入水中。

(二)水稻种植与施肥

插秧前要给稻田施足底肥,最好使用畜/鸡粪或酒糟肥等有机肥,肥效长。一般每亩施畜禽肥料300400公斤,但新挖田地,浇水后,每亩可施茶饼20公斤。水田种植的水稻品种必须选择抗肥、抗病、抗倒伏、单产高的品种。水稻种植应在6月中旬适时进行,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种植效益,水稻应在宽行间、东西行、垄内侧进行密种。每亩栽苗15000株左右为宜。

3、鳗鱼、泥鳅种子的选择和散养鳗鱼、泥鳅种子的引进方法有两种:网箱捕获野生天然种子和通过养殖使用人工种子。如果需要从其他地方运输种子,运输时间越短,越能保证苗木成活。放生时要注意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型基本一致的个体,以免放生后发生同类相残的现象。如果黄鳝苗和泥鳅苗大小不同,应分别放养在不同的稻田里。鳗鱼生长的最佳水温为23至25摄氏度,泥鳅生长的最佳水温为15至30摄氏度,鳗鱼的最佳水温非常适合日常混养。鳗鱼、泥鳅苗一般在插秧后10天左右放苗,但有时在稻田犁完后、插秧前放苗。泥鳅苗可分批放流,鳗鱼与泥鳅种苗放流比例为1:株(3:4),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放苗100公斤左右。也可添加少量其他幼鱼,或酌情增加投放量。黄鳝、泥鳅苗入田前,需用3%的盐水或适当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8-10分钟,取出受损或弱苗,单独培育后再放苗。 有。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体表疾病的发生。

稻田黄鳝与泥鳅混养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生态造林和养殖三重效益。

4、黄鳝、泥鳅稻田混养管理(一)、水质管理

稻田里的水是水稻、鳗鱼、泥鳅生长和共存的地方。由于稻田水位浅,有机肥料和残留饲料遇到高温就会腐烂并散发出怪味,影响水质,所以稻田水质必须新鲜、无污染。肥而不瘦,清爽而不老,活而不死,溶氧量高,富含促进鳗鱼和鱼类生长的浮游生物。稻田水质管理主要考虑水稻季节生长需要和黄鳝、泥鳅生态,初期稻田水位通常维持在610的浅水位。厘米。直到稻节和稻田稍干。炎热的夏季,水深保持在20至30厘米左右,但10月下旬水温下降时,稻田可能会裸露。鱼塘、鱼池在晒干期间水深应保持在1520厘米,养殖期间应定期换水,太浅应添加新水调节水质。一般来说,3-5月和10月以后每周需要换水一次,6-9月由于其降温作用,每2-3天换水一次。

(2)、饲喂

鳗鱼和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非常喜欢动物性食物,所以摄入量并不大,但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量,需要稻田的昆虫和天然食物,光靠吃是不够的。田间提供补充饲料。饲料以蚯蚓、小鱼、动物内脏、猪血粉、瓜果皮为主,并适量添加麦皮、米糠、酒糟、鱼粉、豆粉等。如果继续每周一次用大量的鸡蛋喂自家种的食物,泥鳅就会粘在稻田的某个地方,肠道呼吸就会变得活跃,无法从肠道吸入空气。被排出体外,导致泥浆堆积。它会浮出水面。它们还可能相互摩擦,导致受伤、感染和死亡。通常,我们在鳗鱼和泥鳅苗放生后2至3天进行投喂。投喂时,将饵料切碎,定期投放在喂食器的固定位置,以养成进入喂食器的鳗鱼、泥鳅的摄食习性。投喂方法根据鳗鱼、泥鳅白天休眠、晚上进食的习性,所以每天下午4:00至6:00之间投喂一次。投饵量需根据生长情况和繁殖季节及时调整,一般保持在稻田黄鳝、泥鳅总重量的5%~8%左右。干饲料的用量应为鳗鱼、泥鳅总重量的3%~4%。最适宜的水温为10至35摄氏度,鳗鱼、泥鳅在生长繁殖活跃时摄食最好,因此可以酌情增加投食量,但切忌过量投喂鳗鱼、泥鳅。我是个贪吃的人,而且已经臃肿到要死了。阴天、湿热天、雷雨前后以及水温超过35时,鳗鱼、泥鳅摄食量减少,剩余食物更容易因高温而腐烂,影响水质。 11月下旬水温降至10以下时停止投喂。

稻田黄鳝与泥鳅混养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生态造林和养殖三重效益。

(三)鳗鱼、泥鳅、水稻的日常管理

稻田黄鳝、泥鳅混苗日常管理应重点巡视稻田,检查稻田水质变化。如果水色变黑或太浓或水温超过30,请及时添加新水,调整水温和水质,增加水中的溶氧。田间水深保持在6厘米左右,春秋浅浇,盛夏深浇。

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补充肥料。追肥以无机肥为主,每次施尿素4-5公斤/亩,硫酸铵7.5-10公斤/亩,磷酸肥2-3公斤/亩。为了预防鳗鱼和泥鳅疾病,建议定期局部使用土霉素、大蒜素等消毒剂和杀虫剂。严禁使用毒杀芬、五氯苯酚钠、克百威等剧毒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必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果必须使用农药,应考虑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喷洒药剂前,先用沟渠或滑梯将鳗鱼、泥鳅引诱至安全水体,然后将喷嘴朝上喷在稻叶上,以减少落入水中的药剂量。应及时更换干净的水。另外,巡田时要注意检查田埂、排灌渠的防逃设施,发现损坏的要及时修复,防止甲虫、泥鳅苗逃逸。防止天敌进入田间。同时要经常到稻田观察黄鳝、泥鳅苗的摄食动态和生长发育情况,发现病鱼要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将磺胺噻唑0.5克混入食物中,每日一次,连用57天。

5、收获黄鳝、泥鳅和母鳝苗,重2550克,但稻田耕种12年后,通常长到150克以上。鳗鱼苗重约10克,栽种后一年可长到30克以上。养殖后期,可根据市场需求,遵循“捕大留小”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捕捞和销售。杂田饲养的鳗鱼、泥鳅一般在9月中旬捕获放流,要么喂到鱼笼里水下捕捞,要么暂时存放在鱼笼或水泥池中,消除臭味后再放流。将其投放市场。捕鱼前,稻田要排水并收割,一旦水排干,鳗鱼和泥鳅就会聚集在鱼槽和滑道中,并用围网将其清除。泥鳅喜欢躲在泥里,所以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全部抓到。这时,先将沟内的水排干,平整,等能把土挖细后,逐渐将土从稻田的一角到另一角翻过来,使黄鳝、泥鳅完全被淹没。它被挖出来并被捕获。翻土时要注意不要误伤黄鳝、泥鳅,以免降低其商业价值。

稻田黄鳝与泥鳅混养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工艺流程,实现了生态造林和养殖三重效益。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