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加盟资讯

李嘉诚退位千日失香港首富,香港大亨李嘉诚

中国商界传奇人物、连续20年香港首富李嘉诚宣布退休。这位90多岁的老人年轻时,家里很穷,独自生活,但20岁以后,他逐渐开始自己创业,通过努力,最终成为香港首富。

李嘉诚先生在70多年的商业生涯中,足迹遍及香港、中国内地和欧洲各地,经历过多次投资周期,对生活、事业和现状有清晰的认识。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他的商业智慧和人生哲学被包装成各类心灵鸡汤,卖给追求成功和财富的普通人。

从依赖男孩到推销员

如果你审视一下香港富豪上一代的财富史,你会发现基本上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有过一些相当不平凡的打拼经历。有人总结说,这一代香港富豪更喜欢标榜自己的“草根”出身,更愿意凸显童年经历的艰辛,但他们都还年轻,可能只是当年的某些经历最终铺就了你的人生之路。

1928年,李嘉诚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道棉线巷的一个家庭。他的父亲李云金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校长。五岁那年,李嘉诚在父亲的指导下进入观海集小学,崇拜孔子、儒家思想。

如果没有发生日本侵华战争,李嘉诚很可能会在家乡读书成才,像叔叔们一样出国留学,或者成为广东当地的优秀企业家,或者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布衣人。然而,当1937年日本军队入侵中国时,李嘉诚及其家人的生活轨迹永远改变了。

1938年,日军轰炸潮州。次年,还是初中生的李嘉诚随家人移居香港寻求庇护,与叔叔庄敬安住在一起。此时的李云静从一名受人尊敬的小学校长转变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也许年轻的李嘉诚从父亲疲惫的背影和父母的随意交谈中感受到了这种落差和艰辛。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港元贬值,物价飞涨,李家更加贫困。李云景因劳累过度,患肺病,于1943年冬去世。后来,十几岁的李嘉诚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先是在叔叔的中南钟表公司当年轻学徒,泡茶、扫地,后来又当职员,学习钟表组装和修理技术。

或许是不想依赖别人,李嘉诚在1947年辞去了叔叔的钟表行,到一家五金厂当推销员,由于表现出色,又升任一家塑料花厂的经理。 20岁。做到了。 20.

从年轻的学徒到钟表匠再到推销员,这些经历或许让李嘉诚在青少年时期逐渐洞察了世界和人性,导致他后来养成了冷静、深思熟虑的性格。 “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感到舒服。”

今年3月16日,在钟和记部门业绩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问,为什么我的父亲不是李嘉诚?”李嘉诚的回答如下。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那时候,校长的收入不错。但当日本人轰炸时,我一无所有。当我12岁的时候,我不得不工作。“当我来到香港后,我一个人要养活六个孩子,你妈妈的烦恼我来分担,你就不能靠自己吗?”

香港地价上涨时期:财富与财富保险

在中外商业史上,每个特殊时代都会产生基于该时代的商业天才。超级富豪李嘉诚的诞生,也是“时代造英雄”的结果。不过,李嘉诚在创业初期就已经表现出了判断商业趋势的能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

20世纪50、60年代,欧美加工业逐渐向香港转移,1950年李嘉诚注意到了这一点,顺应时代潮流,用自己的积蓄7000万美元建立了香港。扬子塑料厂。长江的意思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流千里”。在此期间,李嘉诚的工厂也因质量问题陷入危机。后来,在表弟、未来妻子庄月明的帮助下,他终于克服了困难。

1957年,李嘉诚先生以其创新的塑料花生意引发了香港新的消费潮流,从此享誉香港塑料界,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花制造商。

香港是一个小国,工业技术基础较差,制造业只能集中在塑料、纺织、五金等领域,导致当时香港本地企业的同质化程度加大。如果他的事业仅限于塑料行业,李嘉诚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成功商人,他可能不会成为华人世界的首富之一。

正是他从1958年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才为李嘉诚的事业带来了真正的辉煌。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兴建第一座工业大厦,以12层厂房正式进军房地产市场,并于1960年在柴湾兴建第二座工业大厦。 2008年香港左翼风波,地价暴跌,李嘉诚以大幅低价买地,最终成为长江实业(1972年更名)上市的资金来源。 )。此后经历了一系列重大风暴,包括1972年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崩盘、80年代中英谈判受挫影响香港股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等李嘉诚采取“别人扔掉,我拿去”的策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便利的贷款条件,屡屡抄底成功。

有人认为,李嘉诚先生采取的是谨慎而灵活的经营策略,例如在房产评估价值较低时购买大量土地并建造出租物业,而不是坚持所谓的商业模式。由于价格昂贵,他建造的房产是为了出售而不是出租。

李嘉诚后来说,1966年买地是第一个真正困难的决定。 “如果左派闹事成功,我就会身无分文,甚至成为资本家的坏榜样。我的名字不会出现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而是出现在香港跳楼者名单上。” .它将被出版。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外表温和的富翁有着极高的商业头脑,以及喜欢冒险和赌博的性格。

英资撤华时代:战胜和记黄埔

在航运巨头包玉康和李嘉诚等中国精英崛起之前,香港曾一度由英国外国公司主导,特别是怡和、太古、和记黄埔和会德丰。该码头是怡和线的一部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仓库,而是香港最大的货运港口,设有深海码头、露天货场、和一个货物仓库。作为怡和集团的上市公司,该公司与香港置地并称为怡和集团的“两翼”。

本文来自《炼石商业评论》,经企业家之家许可发布。经编者稍作修改。版权属于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了解中国最赚钱的7000家企业】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