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过后,远处的秦岭山像一幅水墨画,高空还飘着点雪。初秋的汉中,森林第一次变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目前,汉中平原正值收获季节。汉江两岸水系发达,养殖场星罗棋布,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大鲵。
野生鲵学名大鲵,已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养殖鲵是陕西省特色渔业重点发展品种。全国养殖鲵总存量6000万尾,陕西养殖鲵数量约5000万尾,幼鲑和商品鲵产量金额约占全国总量的70%。全国总产量。
龙图山脚下的大鲵养殖基地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供图
汉中市是陕西省人工养殖鲵鱼的主要产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养殖鲵鱼生产地,目前养殖鲵鱼的农户有1万余户,其中饲养鲵鱼的有7至8户,规模较大。超过100万。陕西省每年产蝾螈苗约1600万尾,其中汉中约占1400万尾。 2010年,汉中市被原农业部授予“中国大鲵之乡”称号。
在这里,火蜥蜴的繁衍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2008年,陕西汉中鲵养殖基地的一条重约10公斤的鲵亲鱼(种鱼)售价约2万元,最贵的是一个10万元的啤酒杯。售价每斤1000多元。 “很多人都养种鱼,卖鱼苗,靠养殖火蜥蜴发家致富。”当地一位养殖户告诉红星新闻,他说,有一些养殖户打鱼打得很好。每个人都通过掌握养殖和养殖技术赚了很多钱。
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从今年到未来10年,人工养殖的火蜥蜴价格从每斤1000多元下降到25元。在汉中市,如果进货量大,批发价可以低于20元每斤。
原本利润丰厚的项目如今价格陷入谷底,大鲵养殖利润因“价值低”而大幅下降,不少养殖户纷纷减产、退出生产或转产。另一个。有。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前往陕西省汉中市,探访“中国大鲵之乡”,调查大鲵养殖现状,以及面对市场变化的应对和求变。
现场参观:
当地有数万名蝾螈养殖户。
曾经创造的“致富神话”,小农正在逐渐退出。
扁平的身体、粗短的四肢、光滑的皮肤、缓慢的动作……大鲵俗称大鲵,是曾经与恐龙同时生活的两栖动物。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闻名,被称为“水人参”。
宝贝鱼图片提供: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火蜥蜴是陕西省汉中市的常见物种,这里有数万名农民饲养火蜥蜴。在很多农民眼中,火蜥蜴养殖曾经是一项“高收入”项目,但早已失去了光彩。
今年9月18日,经过一个忙碌的上午,汉中市勉县农民老唐卖完80多只火蜥蜴,锁上门,离开农场喝茶聊天。县城。与某人。十年前,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必须留在农场。
和老谭一样,当地很多蝾螈养殖户通常早上送货,下午进城喝茶,然后通过网上或电话接受订单。曾一度催生诸多“致富神话”的大鲵养殖业,如今在老唐等人眼中已成为微利甚至无利的产业。
“现在已经不像10年前了,市场不好了,生意不好了,养鲵又不赚钱,送完产品我就回家了。”老唐在电话中苦涩地说。承认了。在谈论蝾螈繁殖时。
大鲵养殖基地位于龙祖山脚下。图片提供: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今年9月19日,连续两天下雨后,永都山下河水上涨。 70岁的陈开茂担心繁育站的亲鱼,专程去看望。
养殖基地距汉中市60多公里。程开模几乎每周都会来看我,这让我很安心。经理王廷祥夫妇知道他要来,早早开门等候。
“陈先生您好!”王廷祥微笑着跟陈才茂打招呼,两人陆续进入了基地。 “这个池塘的水太浅了,需要加点水,最近火蜥蜴都在产卵,要小心一点。”陈才茂一路上小心翼翼地叮嘱王廷山。
雨停天气晴朗,红星新闻记者亲眼目睹了几只大鲵笨拙地从洞里钻出来,在离洞不远的沙地上游来游去,还有几只小鱼,还亲眼目睹了一条鱼悄悄地把头探出洞外。并寻找食物。它一见有人来,就游回洞里躲了起来。
“这里是公司的养殖基地,共有鱼窝2000多个,可饲养鲵亲鱼1000多对,年产鱼苗10万余尾,高产情况下可达20万尾。”拥有大大小小的池塘数百个,可产鱼苗数千尾,重量从10公斤到30多公斤不等,饲养着数条幼亲鱼。
鲑鱼父母(繁殖鱼)。图片提供: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大鲵的繁殖期为每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期间,王廷祥夫妇留在基地监测火蜥蜴情况。 “池塘里生活着20只亲鱼,每个池塘有10多个生物洞穴,洞穴上方有一个观察孔。”王廷祥一边说,一边打开观察孔进行观察。在它旁边做一个标记。
据报道,大鲵在水下排卵并使卵受精。雌性大鲵在雄性大鲵的刺激下排卵,雄性大鲵排出的精子遇到卵泡,刺破卵膜,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的蝾螈卵需要40到60天才能完全孵化,并且根据水温的不同,必须完成胚胎发育,在此期间对水、环境和温度条件要求更高。孵化出来的鱼苗与蝌蚪相似,当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时,发育好的鱼苗就到外面去寻找食物。
“这个季节是火蜥蜴的产卵季节,我们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会来这里查看情况。第一批火蜥蜴已经产卵,一些鱼苗也开始孵化。”王廷祥说。在他的指导下,红星新闻记者亲眼目睹了几个“鱼窝”中的蝾螈释放出一系列卵泡并孵化出幼苗,并补充道,“捕获鱼苗需要一段时间。”他说,“这会花费很多钱”。
大鲵卵正在孵化。图片提供: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在养殖基地逛了两个小时,陈才茂心里踏实多了,对王廷祥夫妇的管理非常满意。 “今天检查时,有几十个大鲵窝,已经开始产卵,苗苗也成活得很好。”陈凯茂说。
陈开茂是汉中最早的火蜥蜴种植者之一。据他介绍,这个养殖基地是他家“撒拉双树养殖梦”开始的地方,建于2006年,整个基地面积27亩,总投资超过300万元。下一步将进行扩建,扩建后年产幼鱼1000万尾,成为全国幼鲵养殖基地。
“单秀不是春天。”陈富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该公司的生鲜细分车间已转移至行业内其他公司,包括火蜥蜴肽酒、火蜥蜴酱、火蜥蜴月饼和火蜥蜴水饺等。 “我是总裁,所以我不可能什么都做。我想带领大家,让别人做一些行业。我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想做技术含量的事情。”目前,他公司深加工项目年产值约1亿元,养殖火蜥蜴产值6000万元以上,年产值1.6亿元,达到1万元。
近年来,郑虎先后就读于西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对大鲵进行强化治疗的想法来自于他的一项试验。 2016年,程虎赴美国留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的食品科学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应提取有价值的产品。 ”
回国后,龙头山水产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中心等专业团队合作,对大鲵皮、皮分泌物、肉、油、骨、血等进行了研究开发。用法。
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鲵肉肽减轻身体疲劳的动物功能测试”并获得了结果。该团队发送了样品进行测试。在陕西省食品化妆品检验校准中心的检验(功能检测)报告中,中医药研究所根据《体力疲劳恢复功能评价方法》发现“大鲵肉肽”具有减轻体力疲劳的作用《汉中日报》(2003年版).这表明可以判定患者有康复能力。我们还进行了“大鲵肝肽对化学性肝损伤补充保护作用的动物研究”。根据上述中央检验(功能检测)报告《化学性肝损伤辅助保护功能评价方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大鲵肝肽》对肝损伤的辅助保护功能。
从日本大鲵中提取的活性低分子量肽。图片提供: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这些研究成果坚定了程虎的信心。 2022年,他们购买了设备,开始从蝾螈中提取活性小分子肽。下一步,他们计划在汉中市食品园区建设工厂,建设10条生产线,提取活性小分子肽,预计金额500元。”每年100万元。 ”
行业未来:
多国政府正在积极组织讨论、制定政策。
应对行业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程虎对养殖火蜥蜴产业的前景和未来充满信心。 “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好。行业没有好坏之分。这完全取决于谁做、怎么做。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表示,分子肽的应用非常广泛。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他与多家企业合作,签订了2024年订单。
据他介绍,大鲵极为罕见,能在海浪和沙中繁殖数亿年生存,并具有很多特殊性,据说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等典籍中都有记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鲵的价值逐渐被人们发现,但“现在是芯片时代,不能用传统思维来捕捉,必须创新、突破、发展。”我决定合作。”由专家和教授组成的团队,有情感和技能来完成它。 ”
事实上,面对人工养殖蝾螈产业的困境,小规模养殖户正在缩小规模或退出,而规模养殖户则试图通过变革和创新来克服挑战,甚至一些城市正在经历阵痛和困难。我抱着。制定促进蝾螈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促进产业发展。
今年3月10日,湖南省尚志县召开大鲵产业质量发展研讨会,分析研判大鲵产业发展现状,探索产业发展路径,壮大大鲵产业目的是为了。
今年5月,陕西省农业农村局渔业管理局召开两次全省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陕西省农业农村局相关局长提出,加快绿色可持续养殖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尽快制定火蜥蜴养殖、养殖和加工技术标准。填补产业发展空白,进一步强化陕西大鲵在全国大鲵产业中的引领地位、标杆地位、领先地位。立足种子、养殖、市场“三大支柱”,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做强大鲵产业。
官员还表示,政府、协会、企业要“通力合作”,综合考虑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抓紧制定大鲵产业五年发展规划。今后,陕西省将继续加强野生鲵种群保护,做好野生种群和栖息地保护工作,加强政府、协会、企业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升鲵产业和文化水平。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全产业链研发技术力度,加快绿色可持续养殖技术和先进加工技术研发,推动大鲵产业高质量发展。
“沂水大鲵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将于今年9月27日至2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洛阳市农业农村局邀请行业专家、养殖企业代表来洛阳共商大鲵产业振兴大计。
程虎对大鲵产业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有创新、有突破性进展,整个行业未来仍将是一片“蓝海”。
红星新闻此前报道:
养殖火蜥蜴的“超高”价格已跌落神坛调查:从1000元一斤跌到20元一斤,曾经年收入上百万的农民如今转型了
红星新闻记者王明平
编辑姜鹏编辑李冰冰
(下载红星新闻,提交报道,赢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