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今年11月1日是厦门第四个企业家节。近年来,众多企业家在厦门这个创新创业热土扎根、成长,企业家节不仅是创业的庆典,更是城市发展的宣言。
这次家访,我们走访了厦门两位女企业家的家。一个潜心艺术训练,在文学之都鹿岛翩翩起舞,另一个则回到家乡创业,深入广大乡村。
关键词:追梦从招收3个孩子到开设12个校区
王曦(中)和母亲程兰(左)接受记者罗子红(右)采访。
人物:王曦(38岁),皇家舞蹈中心善意创始人兼学术主任,母亲程兰(Chen Lan)62岁
地址:思明区鹿岭路
愿望:让芭蕾舞教学更加深入、更加实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更好的平台。
当你走进王曦的家时,落地窗前放置的车把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个舞者练习时不可或缺的道具,也是最能代表我职业生涯的标志。”王曦一边穿着练习服,一边推着脚介绍道。
王曦出生于四川省一个县城,从小就有一个“表演梦”。 12岁那年,王曦考入四川省舞蹈学校,从此与芭蕾结下不解之缘。 “上培训班其实挺辛苦的,凌晨五点多天还黑,我还要打着手电筒跑步练习……”凭借着坚韧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她从一个“初学者”成长为芭蕾舞者。王曦先生。对团队:最优秀的学生有机会留在学校任教。
2007年前后,王曦从四川来到厦门,在一所综合培训机构担任芭蕾舞老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来规划芭蕾舞教学。但她发现,当时厦门的芭蕾舞教育主要依靠老师个人教案,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
了解当地情况后,王喜决定辞职,单干。她自己创作课程、录制视频,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考级教学体系,同时创办幼儿园,开始课程合作。
“起初,只有三个孩子报名上幼儿园。”王曦回忆,当时,中国舞占据了厦门舞蹈培训市场近90%的份额。在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芭蕾、为什么要学芭蕾的时候,王曦居然把芭蕾课的学费定得比中国舞的学费还要高。在创业的过程中,王曦从来没有想过要降价。 “芭蕾舞相对来说比较贵,包括教练、材料、初期投资。她坚信创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成为一名芭蕾舞教练一样。家长一定会看到孩子长大,文学教育会受到更多关注。” ”。
退休前,她的母亲程兰每年都会去厦门看望女儿,帮忙照顾孩子。 “我太忙了!”她这样描述王曦的工作,“我早上八点多就出去,晚上十点多才回家……” “那就是我。我的时间比较灵活!有活动、有表演、有比赛。还有‘梯形人’到处学习、交流。”王曦接过话头。
十多年后,王曦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她的芭蕾舞训练范围扩大到儿童和成人。该公司在全市开设了12个校区,是“新三委”成员单位。 ……“最让我骄傲的是,我们的学生在闽南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了!这是国家顶级球队登鲁使用的舞台!”王曦难掩兴奋之情。说话了。
“那肯定是2017年了!”作为女儿创业历程的见证者,陈岚对每一个瞬间都记得清清楚楚。退休定居厦门后,她报名参加了女儿公司的成人芭蕾舞班,以实际行动陪伴和支持女儿。 “厦门正在加快‘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岛’建设。作为艺术教育领域的企业家,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引导孩子们走向更大更好的舞台。”王曦说。说。
关键词:从银行家到农业科技公司总裁的勇气
记者罗志红(右)跟随曾雪玉(中)和父亲曾木良(左)来到基地观察蔬菜生长情况。
人物:曾雪玉,39岁,厦门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父亲曾木良,66岁。
地址:同安县莲花镇
愿望:深入探索现代农业,应用和传播我们的优秀经验和技术。
1990年,曾学宇的父亲曾木良乘着“海浪”,辞去了国营农机厂的工作,创办家庭农场,遭到不少亲友的反对。在银行工作后,他回到家乡开始自己创业,但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 “父亲是我创业路上的‘战友’。”探望家人当天,曾学宇在基地办公室里讲述了自己的过去。
2008年组建小家庭后,曾旭宇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曾木良也在自家农场开辟出空间,为准备怀孕的女儿提供“绿色食品”。 “一是我们发现市场对绿色食品有需求,二是我们父亲的农场需要年轻的血液,传统农业急需迭代升级……”曾旭宇说。于是,她辞去了稳定的银行工作,回到汤加投身现代农业。谈及女儿事业的转折点,曾木良声音洪亮:“我支持!”如果生意失败了怎么办? “你一定会成功,我会陪你!”
“基地从2010年开始运营,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才实现盈利。然后台风莫兰蒂再次让我们措手不及……”曾旭宇形容这个过程就像孩子学走路一样。迈出并迈出第一步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当我跨过门槛的时候,我不小心又摔倒了。
走近现代农业,曾学宇的目标不仅仅是“环保”。 “只有标准化、机械化才能保证蔬菜质量,同时降低种植成本,让更多人吃上安全蔬菜。”她说。
看到女儿兴致勃勃地说话,曾木良悄悄离开了办公室。过了一会儿,曾学宇带领记者在基地车间找到了他。
“基地车间是我父亲摆弄设备的实验室。”曾旭宇说。近年来,父女俩一直专注于智能设备的研发,由善于收集信息的曾学宇负责出谋划策,由有农业经验的曾木良担当角色。机器负责实现想法。凭借这种科研精神,基地陆续推出了智能农机、温室降温系统、灌溉系统等“新品发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绿瓢虫”水基叶菜已达到绿色标准种植标准。
国际贸易专业的曾学宇“抢”理工科知识创业,成为一名机械“内行”。 “通过投资智能机器,我们一个基地每年可以降低成本8万元,10个基地每年可以降低成本80万元,这是内在驱动力。”曾旭宇说。
曾旭宇还向记者透露了另一个小想法,利用父亲下班的时间创业。陪同家长请拨打——。曾旭宇说,“能够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生活,也是一种很大的成就!”得益于父亲的支持和配合,曾旭宇表示,他对创业有了信心。让我们共同进步。 ”
(文/厦门日报记者罗志红、实习生林瑞耀;图/厦门日报记者张建一)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国民党媒体信息公开平台提供信息公开和传播服务。
编号: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