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简单的大熊猫深受人们的喜爱,最近的五一假期,26.4万人进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花花楼前聚集了一大群人。很多游客早上6点就排队去看花花。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了全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动物园,亲眼目睹了大熊猫丰富多彩的生活。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关爱圈养大熊猫和保护野生大熊猫,并不断取得成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关大熊猫的科普在各地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大熊猫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能够更好地珍惜这些可爱的“国宝”。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花花正在吃竹子。 5月清晨,新华社记者徐秉杰拍摄大熊猫的日常生活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气温接近30摄氏度。走进南宁动物园大熊猫馆,大熊猫双胞胎“吉美”和“吉然”正在自己的“空调房”里享用着美味的早餐。哥哥吉美正坐在石头上,每一口都飞快地咀嚼着,而妹妹吉然则半躺在滑梯上,手里拿着一根竹子,慢慢地咀嚼着。南宁动物园大熊猫馆长邓家寨表示,2019年,两只大熊猫“落户”南宁。动物园建有专门为大熊猫服务的大熊猫馆,总面积8360.42平方米,包括户外活动。田野、室内饲养室、沉浸式智能体验室、科普工作室。在位于西安市郊秦岭北麓的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世界上唯一圈养的棕色大熊猫七仔正在户外活动区的山坡上快乐地玩耍。外壳。她利用地上收集的水,搭建了一个自制的“泥滑梯”,并在上面滑行,棕色和白色的头发沾满了泥巴。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棕色大熊猫“木仔”正在吃竹笋。 (徐光兰供图) 棕色大熊猫是秦岭大熊猫家族的特殊成员。 “多年来,生活在秦岭山区的大熊猫‘从未见过’其他地区的大熊猫,导致基因交换中断,形成了自己的秦岭亚种,这与四川亚种有很大不同。” “从外观上看,四川亚种头大、嘴尖,形似熊。秦岭亚种头圆、嘴短,形似猫。”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透露。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野生动物。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大熊猫数量约2600只,其中野生约1900只,圈养约700只。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不断推进,大熊猫栖息地保护面积将大幅增加,连通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将增加。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快速发展。圈养大熊猫的数量和质量。 51岁的谭景涛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饲养员,被熊猫迷亲切地称为“谭爷爷”。 “花花”身材矮小,后腿无力,所以“花花”的饭菜很多,比如拿起一根长竹竿,在另一边挂苹果、馒头等,像钓鱼一样“抓熊猫”。时间。让他们站着拾饵。这不仅有助于控制食量,还有助于锻炼后腿。考虑到花花的咬合力较弱,谭锦涛也小心翼翼地将鱼饵切成小块。
2022年7月4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双胞胎大熊猫“荷花”(或“花花”,左)和“黑”(右)举办2岁生日会。特别的生日蛋糕。新华社记者徐秉杰摄对于生活在南宁的大熊猫来说,如何度过每年持续的高温气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确保“集美”、“集兰”免受热浪侵袭,除了在室内活动区域安装中央空调外,公园还增设了6台悬挂式空调作为备用。 “我们还在它们上面放了冰块,让它们保持凉爽和丰富。它们都喜欢躺在冰块上吃东西,”Dangia 说。除了饲养圈养大熊猫外,各地也在采取措施保护和扩大野生大熊猫种群。 2022年6月底,雌性大熊猫“波丝”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荷塔坪基地野外训练圈成功产下2022年全球首对双胞胎。最新一轮的野外训练被纳入训练计划中。圈养大熊猫放归野外是该中心首创的一项重要技术,分为训练、放归和监测三个阶段。经过约20年的发展,大熊猫放归训练目前正在进行中,并已完成了完整的放归工作。完成放归技术体系。具有既定监控的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