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养鱼,早就有“水至清则无鱼”的说法。因此,水产养殖求肥水养鱼,或求水肥鱼。肥力好是指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类多、数量适中、水体稳定、池塘溶氧高。但池塘里的水越多越好吗?其实,肥水养鱼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因此,要了解正确的施肥和浇水方法,避免盲目施肥。
1、肥料和水的好处
1、肥水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由于池塘内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白天池塘内70%以上的溶解氧是由藻类产生的,白天水体中上层的溶解氧通常达到8毫克/升。最高值可超过15毫克/升,在藻类生长良好的水体条件下,白天会出现缺氧现象。
下午3点左右,池塘中上层溶氧增多。
2、白天打开增氧机,不是为了增加氧气,而是为了使水体上下对流,均匀分布溶解氧,同时缓慢流过水体,形成类似微流水的效果,这是为了做。另外,白天开启增氧机,打破了水体的表面张力,减少了泡沫病的发生,防止烂鳃和出血,对水产养殖品种的生长也很有好处。有助于藻类生长和水质控制。
3、肥力充足的池塘,藻类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复杂化,使水体清新洁净,保证鱼类长期正常进食。如果池塘里的水浑浊,有气泡或不同颜色的水帘,则可能存在藻类问题,这表明溶解氧并不总是足够。而藻类是最经济的解毒剂,可以吸收、氧化、络合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重金属等。
4.肥水稳定水质,减少病害。这是因为藻类在池塘循环中氧气的供给、吸收和复合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适当施肥的池塘对pH、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显着的缓冲作用,可以有效避免水质调节过程中指标的波动和疾病的诱发。
化肥中亚硝酸盐过量
2. 关于肥料和水的一些大误区
1、氨氮代表水和肥料
很多农民朋友告诉我,只要水中检测出氨氮,水体就含有一定量的肥料,但这其实是对肥水的一个很大的误解。我们通常检测到的是水体中剧毒的氨氮,而不是氨氮。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很少,但如果过多,水就难以用作肥料,鱼类也会中毒而死。因此,氨氮并不能代表池子的肥力状况。水体的三大指标是氨氮、亚硝酸盐、pH值,一般要求不检出氨氮和亚硝酸盐,pH值8.0左右为正常。
2、如果施肥后水色没有变化,请继续大量施肥。
目前,大多数养殖伙伴在养殖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问题,施肥后水色不变,然后继续大量施肥。这导致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明显超标,直接影响鱼病,造成长期患病。其实,造成池塘水色不变色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来说,早春水温低,光照弱,藻类生长缓慢,自然减慢了水的生长速度。肥料的有效性。高温时期,通常浮游动物较多,抑制藻类生长,施肥困难,池塘水浅,负荷大,毒素多,总是缺乏养分。夜间缺氧,受精困难,碳(C)、氮(N)、磷(P)被破坏,池塘内养分平衡被破坏,藻类难以繁殖。因各种因素而中断。施肥后水的颜色不会改变。一般来说,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找出并解决不施肥的限制因素。
3.施肥后水的颜色会立即改变。
很多养殖朋友要求添加肥料和水产品后池塘的颜色立即改变,但肥料和水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取决于池塘中的养分含量,环境温度,取决于池塘的数量。池塘中的藻类类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池塘肥料出得快,有的池塘肥料出得慢,而且同一种肥料,水的颜色也不一样,这与池塘里藻类的种类有关。因此,给水施肥后,水的颜色变化缓慢(浅到深,浅到深),水的颜色是由藻类的种类决定的。坏藻类。
3、如何正确施肥、浇水
1、实行少量多次施肥的原则。
肥料和水其实就和人类的食物一样,吃多了自然会产生不适,但如果施肥过多,池塘里的藻类在短时间内就不可能充分吸收利用。不被吸收的肥料最终会成为垃圾或有毒物质,所以要坚持少量多次施水肥的原则(根据鲢鱼释放的量,大约每10天施一次肥) ).(补充)。池塘),只要水体中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2、不要使用含氮量高的肥料。
目前市场上很多肥料的氮含量都比较高,施肥后,池塘内氨氮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引起出血等病害,严重时,池塘内氨氮含量会下降。池塘迅速增加,可能引起氮中毒。在持续缺氧的情况下,池塘甚至可能被过量的亚硝酸盐污染。事实上,如今大多数池塘并不缺乏氮肥。缺少的是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碳肥(不是碳氨)。定期使用活性炭补充池塘内的碳,促进藻类光合作用,稳定水质。
活性炭
3、选用含氮量低、营养全面的可溶性有机肥。
化肥营养成分不全面,来去快,氮含量很高,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鲢鱼等养殖品种流血死亡。有机肥(鸡粪)容易产生浮游动物、寄生虫、底臭等,但养分全面的有机肥不存在上述缺点,使用安全,能充分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生。肥水肽III等水质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