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 > 加盟资讯

海底捞的“骗局”,开火锅店真能3个月收回投资吗?

大家好,关于海底捞的“骗局”,开火锅店真能3个月收回投资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据统计,2018年全国火锅行业总收入8757亿元,预计2020年突破万亿元,火锅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餐饮行业!未来是光明的!

此外,与炒菜相比,火锅产业链较短,不依赖厨师,很容易标准化口味。在更多“新手”创业者眼中,火锅是最容易上手的。甚至有传言,开一家火锅店3个月就能收回投资,于是火锅创业者们纷纷入局!

事实上,火锅行业真的那么赚钱吗?我们走访了十几个品牌的十几家门店,采访了很多业内人士。我们将一步一步向您揭示火锅行业的真实竞争现状以及各大品牌成败的底层逻辑!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解答以下问题:

1、海底捞单店盈利能力无与伦比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呷哺是唯一能与海底捞竞争的小火锅,尽管它的单店销量只有海底捞的1/8左右?

3、为什么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服务?

4、小肥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你能加入火锅行业吗?网红小龙坎为何日渐衰落?

6. 还能做特色火锅吗?应该做什么?

7、小白开火锅店要注意什么?

1

海底捞的利润有多高?

火锅行业是一个极其分散的市场。火锅店市场CR5(前五品牌市场占有率)仅为5.5%,其中海底捞占2.2%,呷哺呷哺仅占0.8%。此外,海底捞在中国及全球中餐餐饮市场份额中也位居第一,分别为0.3%和0.2%。

目前,海底捞在全国拥有430家门店,在全球拥有466家门店。此外,海底捞有两个最关键的业务数据绝对胜出:一是每年服务超过1亿的顾客;二是每年服务超过1亿的顾客。其次,其一线城市单店月营业额可达500万,年营业额可达500万。达到6000万,这两个数字在行业内绝无仅有,遥遥领先。

今天我们就通过海底捞单店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拆解,深度解析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能学什么,不能学什么?

1. 探索海底捞店

海底捞在北京有很多店。这次我们评测的是海底捞大屯北路店。店位于金泉美食宫四楼。这是一整层楼。邻近多个住宅区及朝阳区核心住宅区。房价7.5万/平方米,旁边有金泉广场购物中心。

环境:面积1000多平米,有120个餐桌(海底捞多是面积800-1500平米的大店),干净宽敞。

菜品及口味:117个SKU,肉类、蔬菜、河鲜/海鲜各占三分之一,可选半份菜品。锅底有四个可选隔层,可根据需要定制辣度。从口味上来说,海底捞和重庆火锅有很大不同。重庆火锅麻辣,味道浓郁。锅底鲜红油润。煮一两个小时后,锅底仍呈红色。海底捞的辣度较低,辣椒和油也不重,融合了全国各地的风味。

服务:海底捞以优质的服务着称,实际体验也非常好。服务员很主动,全程引导我们入座,询问有多少人,并准备了饮料、围裙、眼镜布等,还有手机、头带的透明塑料袋。用餐过程中,服务员全程主动,给菜加水和茶,甚至还递上雪王、豆腐等菜肴的单独蘸酱。离开时,服务员全程从座位到电梯口,按下电梯按钮,等到电梯门关闭才离开。离开时他还给了我一份零食。卫生间每次有人用都会打扫,水槽里还放着洗发水、发胶等,生日时有人专门唱生日快乐歌,还有川剧变脸。只要提前预约,服务就很好。

传说中的排队:这家店的排队并不明显。周二晚上6:30到7:30,换了35张小桌子。 8点30分左右,座位已经空了。从订单数来看,工作日晚上10点有387个订单。

2、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服务,那它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海底捞的盈利情况如何?

公开财报显示,2018年,海底捞466家门店营收164.9亿元,平均每店月营收295万元;净利润16.49亿元,同比增长38%。收入主要来自堂食,占比97.2%。外卖业务仅占比1.9%,较2017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单店具体情况如何?

根据财报数据测算,2018年,一线城市单店平均月营业额(全国营业时间超过360天以上的门店145家)超过500万元;二线城市为484万;三线及以下城市为357万。含新店(共430家),一线城市单店月收入317万;二线城市314万;三线及以下城市241万。

这种盈利水平堪称行业经典。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在一线城市,一家独立经营的1000平米火锅店每月收入可以达到200万,已经很不错了。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新店将在1至3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6至13个月内收回初期支出成本,进入稳定盈利局面。海底捞新开一家店的成本约为800万至1000万元。

高收入的背后,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海底捞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然而,对于餐饮行业来说,让顾客复购的第一因素始终是口味和品质。有些人会吃9分的口味搭配5分的服务,比如一些苍蝇馆子,但如果5分的口味搭配9分的服务,消费者就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从菜品的口味和品质来说,海底捞的供应链几乎已经达到了极致。

海底捞涉足整个火锅产业链的上游,包括食材供应、底料供应、人力资源、装修等,并且各个环节都成立了公司独立运营。而且这些供应链公司对外开放,为其他公司提供服务。海底捞餐厅只是供应链公司合作伙伴之一。例如,火锅底料供应商怡海国际就早于海底捞在港股上市。怡海国际仅有50%的收入来自海底捞关联交易。

布局全产业链,在保证菜肴口味和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原材料成本最优,是海底捞核心竞争力的第一维度。这也是海底捞估值高的原因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家连锁火锅店,而是一个扎根火锅全产业链的集团。

品味和品质之后是服务,但海底捞服务的底层逻辑不仅仅是服务员的培训,而是一套完整的管理和人才激励机制。海底捞还建立了人才培训中心——海底捞大学。

海底捞大学为门店储备干部,只培养大堂经理或门店经理。员工需要脱产培训,大堂经理的培训时间为5-7天,门店经理的培训时间为2周。主要学习系统制定和实际案例。这所“大学”是流动课堂。课程在报名学生人数符合要求的任何地区举行。这是每个员工从基层到管理层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海底捞对基层员工有清晰的晋升路线,员工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

海底捞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门店享有更大自主权。就连服务员也有自主权,可以决定放弃为消费者点单。这样的分工可以调动店里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顾客。海底捞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大致如下:

1、只进行直销,保证店铺质量和服务可控性;

2、控股集团:同一区域内的几家门店组成一个控股集团,通常包括5-18家火锅店。这些火锅店通常采用师徒制,集团内部资源共享,减少门店竞争带来的内耗,提高管理效率;

3、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工资与工作量、服务顾客数、洗碗数等挂钩;

4、师徒制,师傅所在门店为组长,各门店业绩与组内其他门店挂钩。徒弟的考核也与师傅的店铺挂钩。徒弟能否开新店或成为店长,都会影响师傅的表现。店长的收入与火锅店的利润挂钩。以一家门店月收入500万、净利润9.7%计算,按照方案A的薪资体系,店长月薪将达到13000。如果按照B方案来计算的话,分成比例要高很多,所以在这个制度下店长也会积极培养学徒。

此外,海底捞信奉“用手改变命运”,其店长薪酬计划充分体现了公司的价值观。

据介绍,海底捞店员晋升店长的平均年限只有4年。海底捞员工流失率低于10%,低于38.46%的行业平均水平。此外,一线城市海底捞员工平均薪资为6000元,较市场高出10%左右。春节期间,门店营业额的50%将分配给员工。

高人力成本支撑的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海底捞核心竞争力的第二个维度。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海底捞也在使用机器人来代替。

海底捞智能餐厅在厨房使用机械臂,并使用机器人上菜

海底捞2018年员工成本支出为50.16亿元。扣除董事薪酬6030万元,支出为49.6亿元。员工人数为69,056人。人均年薪7.2万元,即每月6000元。智慧餐厅的员工数量比传统门店的170-180人减少了20%,相当于减少了35人左右。每年节省员工成本252万元。

据了解,海底捞采用擎朗智能擎朗机器人传菜,在就餐高峰期可替代3-4名传菜员。机器人每月的成本仅为3000元左右,仅为员工成本的一半。厨房使用机械臂来准备和上菜,可以完全替代人工,降低成本。据海底捞《2019年智慧餐厅选址招募书》统计,截至2018年底,拥有不同自动化水平的智慧餐厅41家。

和我们评测过的所有大品牌一样,海底捞核心竞争力的第三个维度是低租金。

在海底捞的成本结构中,员工成本占29.6%。一般火锅店的人工成本会控制在15%-20%。海底捞一家门店的员工人数约为150人,仅一家门店一年的员工住宿费用就高达50万。一般来说,面积1000平方米的火锅店只有三十到五十名员工。

财报显示,海底捞的租金成本仅占4%。业内普遍共识是,合理的租金成本比例在20%以内。我们来和餐饮巨头麦当劳来对比一下。 300平米的店面对应的年收入在900万元左右,也就是3万元/平米,租金占比应该在7-8%之间。

也就是说,海底捞的租金成本比麦当劳还要低。他们与业主的议价能力很强,是业主邀请的。此外,其高面积效率也降低了出租率。

综上所述,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优质服务,而是依靠全产业链保证菜品的品质和低成本。高人力成本前提下的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保证了高品质的服务和低廉的租金。净利润是三个维度构建的护城河。

此外,海底捞的胜利还有时代背景的原因。

海底捞于1994年创立于四川简阳,当时还只是一家街边小店。但海底捞真正发展起来的却是西安、郑州、北京等北方城市。早在2002-2004年,海底捞就在这些城市进驻。开一家商店。那时的市场竞争并不像现在那么激烈。当大家都在争夺口味的时候,海底捞找到了一种新的提供服务的方式,建立了食材和底料的供应链。是靠多年的经营积累和建立的壁垒。

3、快速扩张二三线城市,但从未涉足重庆?

截至2018年底,海底捞拥有餐厅466家,其中国内餐厅430家,海外餐厅36家,全部为直营餐厅。 2017年以来,公司加速开店,2017年新开餐厅98家,2018年新开餐厅200家(关闭7家)。预计到2020年,餐厅数量将超过900家。

门店拓展重点是二三线城市。 2018年,二三线城市新开门店135家,占海底捞全年新店数量的67.5%。

二三线城市的火锅同仁,你们感受到压力了吗?

其实海底捞也有一个可怕的数字,翻台率是5次。这个数字远高于竞争对手,甚至超过快餐店。一方面得益于海底捞的服务,另一方面海底捞的营业时间为9:00至次日7:00,比同行要长很多。

但就算这么好,海底捞之前为何不在火锅之都重庆开店(2019年6月确认将在重庆开两家店)。

首先,重庆是一座爱吃辣的城市。火锅历史悠久,竞争激烈。

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有火锅店近3万家,约占全市餐饮业态的1/3。主城区火锅店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近20家,平均不到300米就有一家火锅店。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2017年重庆有5000家火锅店倒闭。

另一方面,重庆人对火锅的认知很早,而且有很多品牌可供选择。如果你问街上的任何一个人,他们都能轻而易举地叫出刘一手、德庄、小天鹅、朝天门等连锁品牌,比如秦妈,更不用说小巷子里的单店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消费者想到四川火锅,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底捞。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海底捞或许有很好的服务,会有大量的粉丝,但要保持较高的成交率就会非常困难。一个朋友在大连开了一家火锅店。 2012年,周转率可达5-6倍。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新品牌不断在各地开设专卖店。现在,工作日没有营业额,周末营业额只有2倍。再多一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海底捞的周转率只有现在的一半,即2.5倍,会发生什么?

为了让估算模型更加准确,假设人员成本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二(为什么不是一半呢?人力资源也是有规模效应的。比如10个人可以服务50个人,但是要服务100个人)人,只需要15人就够了,反之亦然),这样算下来,人工成本将占到39.5%,比原来的29.6%提高了9.9%,而租金成本则增加到8%,其他成本比例也将增加。保持不变。这两项的增幅已经高于9.7%的净利润率,所以结果是亏损。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海底捞也在较小的区域开设新店,这将有助于保持较高的营业额。海底捞官网显示,2018年招商店铺面积为800-1500平方米,据介绍,2014年招商店铺要求为400-2500平方米。

这种竞争从数据上或许也能看出一些变化。 2018年,海底捞同店销售增速降至6.2%,同比下降55.7%。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单店收入天花板已经逼近。我们不知道,因为仅仅一年的数据下降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要根据未来一两年的数据变化来做出判断。

另外,中餐是一个口味地域化严重的行业,火锅也是如此。因此,在我们看来,即使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大品牌进入下沉市场,也不意味着区域品牌不能这样做。具体到区域市场的竞争环境和增长趋势,我们会在深度评论文章的最后进行总结。

2

呷哺呷哺会被淘汰吗?

呷哺呷哺是中国最大的休闲火锅连锁品牌。其市值比火锅巨头海底捞的1400亿低10倍,市值140亿。

与海底捞定位为中高端用户的社交场景不同,呷哺呷哺定位为一个人的快餐火锅,注重性价比。从客单价来看,呷哺呷哺是海底捞的一半,约50元,但开店数量却是海底捞的近两倍。

我们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一方大厦二层的呷哺呷哺苏州街店,看看他们的真实经营情况如何?

1. 实地走访店面

环境:店在二楼苏州街地铁站B出口旁边。有独立的入口和台阶。店内面积200平米,有两个大吧台和约十张桌子,总共可容纳72人。

服务:店里员工有20人左右,以阿姨居多,友善、热情、细心。进店会有服务员引导,并主动介绍优惠套餐。如果点击过多,会建议您删除。如果您点击太多,您可以随时添加更多。店内没有卫生间,需要去楼下的肯德基使用卫生间。

材料:两个人点了一个番茄锅底和一个蘑菇汤锅底。汤的味道很好,可以直接喝。羊肠和鸭肠味道都不错。您可以选择多种新鲜蔬菜作为拼盘。有20种配料可供您自己准备。呷哺的自制味噌酱有芝麻酱和辣酱两种。两人一共花了128元,味道不错,非常划算。

等桌:周三中午12点来店。您可以坐在吧台直接点餐,无需等待餐桌。当时店里有14名顾客。 1点20分离开时,店里还有21人就餐。

2、呷哺呷哺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呷哺呷哺于1998年由出身珠宝世家的台湾人何光启创立。当时老北京的火锅主要是铜火锅,以木炭为燃料。顾客大多三五成群地在同一个锅里吃饭。电磁炉在台湾已经流行起来。加热吧式分份火锅方便快捷,能满足每个人的不同口味,而且卫生。

于是,何光启把这种模式带到了大陆。很快,第一家快餐火锅店——“呷哺呷哺”(闽南语“涮涮锅”的意思)在北京西单正式开业。

但事情的发展并没有何光启想象的那么顺利。新兴的一人一锅的火锅概念并没有受到顾客的青睐,台式底料也很难迎合北方人的口味。很长一段时间,呷哺呷哺一天卖不了三锅,几个月的时间就卖到了不到60锅。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非典却成为呷哺呷哺的转折点。

2003年非典来袭,实体店基本歇业。然而,呷哺呷哺的一人火锅之所以大受欢迎,完全是因为分餐制。期间,呷哺呷哺创下了每天2000名顾客就餐的记录,每天换桌11次。

对于创业来说,时机有时是决定性的因素。比如海底捞张勇,如果他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进入火锅市场,他也不会做得这么好。呷哺呷哺当年的跨越式发展,也是恰逢其时。给了呷哺呷哺一个人吃火锅的最好机会。如果不是那段时间,公众对健康状况极度紧张,呷哺呷哺也许不会流行到今天。

仅有机会并不足以取得成功。要知道,在十几年前的火锅市场上,呷哺呷哺并不是唯一一家提供一人小火锅的。很多传统的老北京火锅也有单人火锅。可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呷哺呷哺只剩下了呷哺呷哺呢?

那是因为呷哺呷哺还有第二点,也是其定位中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人均50元以下的极致性价比快餐火锅”,这也奠定了其在火锅市场的行业地位。 2014年,呷哺呷哺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火锅连锁餐厅。

3、呷哺呷哺赚钱吗?

根据2018年呷哺呷哺财报测算,2018年呷哺呷哺门店总数为934家(其中多多48家),总收入为47.341亿元,单店年均营业额约为500万元,与2017年平均同店销售额增长2.3%,其中北京同店销售额增长2.7%。

从财报来看,呷哺呷哺单店盈利能力良好。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呷哺呷哺门店全部为直营,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均来自麦当劳团队,拥有丰富的运营管理和产品研发经验。这赋予呷哺呷哺拥有标准化的物流体系、产品体系和强大的门店管理运营能力。例如,高水平的客流测试和高质量的ERP系统,从选址到精确的客流数据计算,可以得出合理的订单数量,既减少了库存损失,又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度。通过高效运营,呷哺呷哺净利润比海底捞高出0.1%。

其次,成熟的原料供应链和集约化的开店策略,让呷哺呷哺拥有高品质、标准化的食材,最重要的是,拥有巨大的价格优势。这也是呷哺呷哺能够做到客均价50元还能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高度标准化、规范化的三级分销体系,保证品质。全国主仓库和华北区域仓库设立在北京,华东区域仓库设立在上海,运营中心设立在天津、沉阳、石家庄。综合考虑当地市场门店数量、布局、食品消耗、配送成本等因素建立配送网络。

四是“酒吧+卡座”的就餐场景,让呷哺呷哺一人吃火锅的翻台率高达2.8倍。虽然低于海底捞5倍的翻台率,但在火锅行业中已经名列前茅。

以上四点也让呷哺呷哺真正成为火锅行业唯一的快餐品牌。

不过,小编在现场走访中也发现了与财报不完全相符的情况。那是周三中午12 点。中关村周边写字楼密集,包括长商天地、西屋国际、一帆大厦等。其中有很多白领。另外,它位于地铁入口旁边,所以人流量很大。按理说,这时候应该是就餐高峰期,所以排队吃呷哺呷哺应该是正常现象。但小编去的时候,店里只有20人左右,上座率很低。

此外,呷哺呷哺和海底捞进军二三线市场的策略也不同。他们未来的发展策略依然是深耕一二线城市。这与小火锅的消费场景更适合经济发达地区有关。不过,目前一线市场火锅的竞争环境非常激烈,产业链供应商也非常成熟。不过,重庆的小火锅品牌可以做到25左右的单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呷哺呷哺未来能否长期保持行业前列的地位,我们不得不打一个问号。

或许,这也是呷哺呷哺迫切寻求转型的重要原因。

在转型方面,呷哺呷哺做了三件事:

1、升级呷哺呷哺,如VI升级打造高颜值店铺。呷哺呷哺的外观装修越来越像一家网红快餐店,简约又时尚。内部装饰一改原来的流水线风格,加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从原来的快餐过渡到轻食。例如呷哺呷哺上海日月光、武汉升级旗舰店等门店;

2、尝试将消费场景延伸到外卖领域,推出即食火锅外卖业务“下猪下堂”,发展新兴外卖品类;

3、从2016年开始,我们开始打造另一个火锅品牌————凑凑。

4、呷哺还没想好如何通过凑欧欧进入高端火锅市场。

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与海底捞正餐火锅品类竞争。针对白领阶层的就餐场景,打造火锅+茶的新形式。

我们实地走访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中关购物中心的417凑凑火锅·茶海淀黄庄店,看看其经营状况是否如媒体报道的那么糟糕。

环境:靠近电梯口,店面面积约300平米,有31张桌子,可容纳130人。装修风格是古色古香的新中式,主色调是黑色,桌子之间有简单的小隔断,灯光很昏暗,座位和过道之间的缝隙很窄。煤气炉用来生火。店里有明显的煤气味,空调也不是很大,让人感觉很压抑、闷热。

服务:拨打电话排队等候后,询问要等多久。服务员表示不知道,态度冷漠。菜单与手机自助点餐系统并不完全相同。就餐的一个多小时里,两次都有服务员过来主动加汤底。有一次我们快吃完的时候,他送来了豆腐和鸭血(麻辣香锅鸭)。血和豆腐可以无限期持续)。免费赠送了两杯冰沙,结果结账后发现每杯要收1元钱。账单上写着两块梅花茶凉粉收费2元,但没有包含在内。还有自助服务费优惠16元。一问才知道是小食材的自助费。

食材:我们两个人去点了番茄牛膝骨+台湾麻辣鸳鸯锅。番茄锅里有一大块牛膝骨和牛筋,汤的味道还可以。我一共点了6道菜。菜品比较新鲜,味道一般,配料有20多种。

等桌:我们周二晚上7点到店,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了。我们要了一张2人桌,结果我们前面有2张桌子。我们在外面的凳子上等了一个小时,八点左右才开始入座。因为没有2人桌,所以我们坐了4人桌,9点多就吃完了。当我离开的时候,店里还有大约50人在用餐。

总的来说,凑欧欧虽然是一家高端呷哺店,在价格、产品上都与海底捞不相上下,甚至在海底捞特有的“服务”上也是不相上下,但通过实际体验,我觉得菜品、服务和味道一般,至少不符合小编的安徽口味,不过价格比海底捞的单价贵一点。单个顾客单价约130元,两人消费256元。

当然,也不乏亮点。例如,朵朵茶饮料自推出以来就受到了好评。每月在线销售订单5823份,单价约22元。味道在一点点(均价13-18元)和贡茶的水平上,味道还不错。 2018年,呷哺在北京环宇汇和上海开设了两家茶饮店————茶米茶,均为直营店。

那么为什么高端消费体验不好呢?让我们来分解它并分解它。

目前,火锅市场主要以川渝火锅、北方火锅、粤式火锅为主。川渝火锅是中国最主流的火锅类型,占据近64%的市场份额。拥有庞大的基础和最大的市场潜力。每店平均浏览量远远超过其他品类,并且还在持续增长。凑凑主打台湾麻辣火锅,但消费者认知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大火锅自然是社交性的,营造氛围至关重要。这与呷哺呷哺原本一个人吃一小火锅的快餐文化DNA完全相反。从财报数据来看,酷酷的业绩也很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凑多餐厅共有48家,收入增长374.9%,占集团全年收入的12.0%,营业利润为6480万元。它刚刚扭亏为盈。此外,凑凑主打社交属性较强,顾客平均就餐时间较长。根据走访的粗略估算,凑凑的翻台率最多是2倍。

呷哺呷哺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火锅行业刚刚开始流行。主营酒吧式单人火锅,这使得它在非典时期神奇逆袭。后来成功上市,以50元左右的高性价比称霸快餐火锅市场。

从财报来看,呷哺呷哺单店是盈利的,但在走访门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客流量并没有那么高,消费者不太愿意选择呷哺呷哺,所以呷哺呷哺也在积极转型。 VI升级打造高品质外观,将更多消费场景拓展至外卖。为了提高客单价和翻台率,推出新的中高端品牌“措草”与海底捞竞争,打造火锅+茶饮新业态。不过凑凑的菜品和服务都比不上海底捞,而且逛店体验也不好。据测算,凑凑的翻台率并不高,每天最多2次,远低于海底捞每天5次。

3

没落的小绵羊和跌落神坛的网红小龙坎

现在,说到火锅,就必须说到海底捞。谁还记得,在海底捞之前,还有一个火锅品牌风靡全国,甚至还去了美国。这就是曾经的中国火锅品牌、本土餐饮的龙头小肥羊。

这次我们还参观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新奥购物中心一楼出口的小肥羊北京鸟巢店。这家店真的是肉眼可见的破败,我绝对不会去吃第二次了。

1. 实地走访店面

环境:店面280平方米,可容纳100人。主色调为原木色,以绿色小草坪作为隔断。整体感觉明亮干净,座位大部分是卡座。玻璃桌面内置了电磁炉,可以在桌面上调节火候,比较方便。

服务:门口没有迎宾。点餐时没有提前通知,有些菜品缺货了。全程没有服务员过来上汤,服务速度一般。总体感觉是服务态度冷漠,店里有15名员工。

材料:我点的是番茄锅底。锅很小,味道一般。小白菜很不新鲜,山药上有小飞虫,牛肉龙虾和鱼豆腐也不好吃。店里的牛羊肉都是内蒙古供应的,但是橙汁很大,装满了一大杯。第二杯虽然半价,但是味道不好,最后没喝完。

卫生:店里卫生条件不好。吃饭的时候有一只大苍蝇飞来飞去。食材不新鲜,味道也不好。服务冷漠,但价格不低,110元一位。两个人去点了一个小锅底。一盘牛肉百叶,三盘蔬菜,两杯果汁,150元。

等桌:周三晚上8点30分到店。店里的人很少。只有5张桌子,10个人就餐。据店员介绍,该店尚未上外卖平台。平时周一到周四店里一天差不多有100人,周五到周日人会多一点,差不多200人。

那么这家店盈利吗?

一般来说,火锅行业租金占20%以下,人工占18%,原材料占35%,损耗占5%。毛利约65%,净利润约10%,行业平均换手率2倍。

根据店员介绍的周一至周五的客流量计算,平均每天有128人到店,客单价为110元/人。由于门店尚未开通外卖,所以不考虑线上部分。月销量约42万辆。

该店位于鸟巢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每月租金为

约14w左右,人工约9w左右,原材料约15w左右,损耗约2w,每月成本约为40w。再加上各种税费和节假日做活动发放优惠券,该店属于微亏状态。 二、什么导致曾经火锅老大小肥羊亏损? 小肥羊诞生于1999年8月,刚好此时也是火锅行业开始流行的时候,创世人张钢从内蒙古包头起家,主打“不蘸料火锅”,开业4天就出现排队的情况,10月包头第二、三家分店陆续开张且生意火爆。 依靠创始人过去做服装、手机积累的朋友人脉,小肥羊很快走出包头,开放加盟和跨省区开店。2002年,门店突破600家,营收25亿,妥妥的成为中国本土餐饮老大;2004年,巅峰时期小肥羊全国门店有721家,营收43.3亿元,全国餐饮百强第二。 为什么小肥羊发展的这么快?一两年开店好几百家,而海底捞十几年才开400多家?

海底捞的“骗局”,开火锅店真能3个月收回投资吗?

这在于两者采用截然不同的扩张模式,其中小肥羊采用的是加盟连锁,而海底捞是直营连锁。 可以说,加盟扩张的模式,让小肥羊以及小肥羊的创始团队狠狠的赚了第一桶金。虽然,亲戚朋友还有那些有价值的人脉变成各大总代之后,只关心眼前的利益,山寨店、管理混乱等问题频发,但是这些都被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所掩盖。 但是,创始人张钢不满足于只是赚钱,他希望小肥羊成为中式餐饮的一段佳话,于是选择了上市这条路。 我们都知道,对于餐饮企业特别是加盟连锁的餐饮企业,挡在上市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就是财务信息不规范和不透明,特别是那个统一结算系统提供商还不完备的年代。 于是,为了解决餐饮企业上市过程中财务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的难题,当时的管理团队决定,一方面通过协议终止、回购、关停等方式,减少经营不善的加盟店,增加业绩更好的直营店,最终把721家店缩减成326家,其中直营店 105 家,加盟店 221 家。 2004到2007年间,小肥羊调整加盟政策为“以直营为主,规范加盟”,用“关、延、收、合”四字诀整顿加盟市场。截至2007年5月,小肥羊的连锁店数量已由最高峰的721家减至326家(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另一方面,小肥羊也开始建立信息化系统,通过安装财务信息系统、OA 办公系统、供应链系统加强总部对于门店的管控。 2007年在门店数减半的情况下,小肥羊营收依然实现9.49 亿元。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登录港交所主板,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国内餐饮企业,被称为“中华火锅第一股”,一时风光无限。 上市后的小肥羊希望做的更加标准化,于是选择了和全球知名餐饮企业百胜集团合作。2009年百胜斥资4.93亿港元入股小肥羊,占20%股份;随后不断增持,直至2011年宣布以近46亿港元现金私有化小肥羊。一年后,百胜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随后小肥羊创始团队纷纷套现,被踢出局。 自此,小肥羊开始走向没落。 火锅不同于肯德基这样的西式快餐,绝对的标准化必然带来效率的提升。相反,火锅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带有社交属性的餐饮消费场景,缺乏创始团队企业文化根基和“不蘸料涮羊肉”的品牌标识,就像一个火爆的中餐厅换了厨师一样,失去了灵魂。 另外,据了解,小肥羊的供应链系统中,只有肉类和底料是总部集中配送,蔬菜和部分小调料这样的原材料加盟店可以自行采买。这个炸鸡汉堡之类的快餐很像,这些店里面的生菜也是自行采购。但是不同的是,炸鸡汉堡只有生菜这一样蔬菜,但火锅店不是。过多自采的原材料,必然带来品质的下降。 再加上,火锅市场竞争逐渐激烈,各区域市场有了自己的品牌,全国有了海底捞、呷哺呷哺这样的竞争对手,后面还有小龙坎、澳门豆捞等新晋品牌,口味、服务、营销不断创新,小肥羊逐渐被消费者和市场遗忘,彻底失去了行业领军的地位。截至 2018 年 10 月小肥羊全国门店数为 233 家。 关于采用加盟模式带来的管理混乱和品质无法平衡,去年红遍大家南北的网红火锅品牌小龙坎也是经典案例。 三、网红火锅小龙坎的快速衰败 我们实地探访了北京市海淀区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C座小龙坎清华园店,来看看它的状况又如何呢? 环境:店有140平米,有张22桌,能坐下85人左右,装修风格古香古色,大红的灯笼、手绘的门神、青砖墙木桌椅。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挺大的,有两个明档厨房窗口,可看配菜制作全过程,这是探过火锅店里唯一一家有开放明厨的火锅店。 服务:服务员态度热情,进门有领位,落座有水有菜单,主动加汤底。服务员基本是20岁左右小哥哥小姐姐,颜值挺高,挺好说话的,都统一穿红色员工服。当时在店员工10人。 食材:点了一个麻辣清汤鸳鸯锅底,上菜很快,菜品新鲜程度和口味一般,不好不坏没什么特别的。 等位:周三晚上6点半到店,店里只有5桌在用餐,不用等位直接入座点餐。7点10桌,7点半16桌。据店员介绍,之前还需要排队,现在基本上不会有。门口没有供等待者休息的凳子。 以前这家店是24小时营业,现在已经改到早10点到凌晨3点。 盈利:我们也大概测算了该店的盈利状况,按照在店一个半小时看到进店人数12人来推算,每天平均有约90人进店,按客单价130元/人算,每月销售约为35w。该店每月房租约4w左右,人工7w左右,原材料12w左右,损耗1.5w左右,每月成本约为25w,再加上各种税费和节假日做活动发放优惠券,该店处于微盈利或盈亏平衡 。 在我们具体分析小龙坎在短短三四年迅速蹿红又迅速衰败的具体原因之前,我们先重温一下小龙坎当年有多火爆。 小龙坎2014年诞生于成都,凭借“很多人这辈子都跨不过去的一道坎,叫小龙坎“这句话引得众多吃货排队打卡。在短短4年迅速将门店开到了全国300多个城市,合作门店823家,营业门店突破710家,被称为“成都火锅黑马”。 小龙坎之所以能迅速在全国出名,有两个原因不能忽视。一是开放加盟;二是广告营销做的好。官方信息显示,2016年小龙坎开放加盟,2017年走向海外,2019年预计完成1000家店的开设。 小龙坎的营销做的有多好呢?我们来看看。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小龙坎”、“减肥路上的坎,道道都是小龙坎”,直击吃货内心的文案,还在全国门店搞“霸王餐”活动,加上各大社交媒体的宣传,成立至今,已经有无数明星大腕来这里排队打卡。就算是明星,也没后门走,都要老实排队拿号。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加盟最大的问题在于品质管控。 2018年5月28日下午,梨视频一条直击小龙坎老火锅后厨“回收口水油,餐具拖把一起洗”的视频,就把这家网红火锅店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之于众。视频显示,在小龙坎吉林长春欧亚店,一名员工将客人吃剩的锅拿回后厨后,直接将锅底油沥在一个大桶子里,称“重新炼一下”就可以再次上桌,甚至回收菜品重新上桌;在哈尔滨会展店、江西南昌店还存在“餐具没时间消毒、与拖把共用一个盆”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后,小龙坎通过明厨亮灶系统改造让顾客在用餐时能参观后厨,也可以通过透明玻璃及实时视频,随时看到食材的处理状态;打造4D现场管理体系,通过视频监控后厨动态,实时传输到总部;供应链升级,所有食材必须检测达标等措施,来减少食品安全隐患。 即使如此,通过探店时发现,小龙坎从以前的需要排长队到现在的很少排队,营业时间也缩短了,除了食品安全问题,还有山寨店的原因。 跟所有网红品牌一样,小龙坎爆火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多家山寨店。如,长沙的德思勤小龙坎火锅、家树木岭店、万家丽店、麓山店等多家山寨门店,还有因出现食品安全被爆出的成都新风路小龙坎火锅。 小龙坎在成都、重庆地区采用直营,其它地区通过代理加盟 就像文章一开头写到的,一方面火锅的产业链短而清晰成熟,上游食材畜牧业、中游火锅调味料、底料提供商和下游火锅餐饮;另一方面,火锅容易标准化且自由度高,普通中餐对于火候和调料的拿捏没有明确的说明,需要厨师自行控制,因此很难标准化,而火锅消费者自行选购食材、配置蘸料并且自己涮煮食物。 这意味着火锅门店天然具有连锁基因,所以我们看到了海底捞、呷哺呷哺,但同时,也意味着进入门槛低,核心壁垒需要长期打造并且需要时机。 在连锁加盟火锅品牌中,蛋解创业编辑部还测评了北派火锅的典型代表——东来顺,测评的店面是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置创投大厦的东来顺中关村店。 四、国营东来顺 环境:店铺有900平,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对面,附近以写字楼为主。 两层楼60多桌,桌与桌空间很合适,不会挤。装修偏庄重,充满传统文化元素,太师椅、匾额随处可见。 服务:员工约40个,服务员很少主动服务,只有当叫到时才会过来,他们走动也不频繁,闲的时候站在一边看着,经常会出现想叫服务员时,服务员在很远的位置。大多数餐饮店的服务都是如此。 食材:除了锅底和蘸料,有158个SKU,包括涮、炒、烤、爆,还新增了10多款粤菜海鲜和20款粤菜涮。客单价80元左右。这家店有4—5餐团购188元,很多人都表示价格实惠。但在北京人看来,东来顺好吃的店都是那几家直营老店,加盟店良莠不齐,年轻人一般不太会选择东来顺,更多会选择年轻一些品牌,老一辈比较中意东来顺。 等位:周三中午12点去的,不用等位,当时约有20桌在用餐。 东来顺主要消费群体在35—45岁,偏中老年,对85、90后的吸引力不大。这家店的客流量并不多,两层楼,中午上面一层是企业快餐,下面一层才是火锅涮肉,从11点到2点大概只有20桌左右。平常不用排队,周末人多也就排一两桌。东来顺背后是首都旅游公司,也获得节假日流量,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体验老北京特色。中关村店到五一时,晚上排队能到9点钟。 我们也大概测算了下该店的盈利状况,按照在店一个半小时看到有80人在店用餐来推算,每天平均有约300人进店,按客单价90元/人算,每月销售约为81w。该店每月房租约30w,人工20w,原材料28w,损耗4w,每月成本约为82w,该店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不排除该品牌由于国营背景,能够拿到远低于市场行情的房租优惠政策。 东来顺是一家老字号,成立于1903年,是北京的一块招牌。从最初的一个粥摊发展成为京城知名清真饭庄。1922年实现公私合营,2003年在政府支持下成立集团。东来顺以清汤锅底为特色的铜锅涮肉已成为北派火锅的典型代表。其涮羊肉技艺在200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东来顺集团被授予了“中华老字号清真第一涮”的称号。 目前在全国有150多家连锁店其中26家直营门店,近130家特许加盟店,主要集中在北方。 东来顺前六十年都坚持着以直营为主,改革开放以后,东来顺成为连锁加盟授权模式最早的实践者之一。 东来顺属于首旅旗下控制公司,属于国企,作为北京旅游的一块招牌且有旅游资源,它是否能在竞争激烈的火锅行业凭本事活着,不在我们的测评范围之内。 五、火锅店做加盟连锁,到底赚了谁又赔了谁? 我们之前反复强调的,相对于中式餐厅其他的菜系,火锅对中央厨房和厨师依赖小,菜单和口味容易标准化,就这一点来讲,火锅似乎天然适合采用加盟连锁模式,至少比什么湘菜川菜鲁菜这些换个厨子味道就不一样的餐厅要容易得多。 但是,除了产品、服务流程、VI识别标准化以外,餐饮行业还有两个最重要的标准化体系,一个是供应链的标准化体系保证菜品的品质;第二个是监督管理标准化保证食品卫生安全。 另外,无论哪个标准化要实现贯彻到底,都是在保证加盟商盈利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否则,加盟商一天不赚钱都有可能以次充好。 而要做到供应链的标准化,在餐饮行业就需要自建上游供应链,海底捞的策略就是全产业链,这需要长期的正向现金流以及良好的资本运作能力,否则光靠单店盈利很难做到高资金周转率和高资金杠杆。 小肥羊借助好时机、“不蘸料火锅”的差异化定位和强大人脉资源疯狂扩张成功上市后拥抱百胜,但随着创始团队被踢出局,小肥羊缺失企业基因和文化加上百胜对其改造过于标准化、后来众多新的竞争品牌出现,小肥羊彻底错失最佳时期导致被市场抛弃;小龙坎大力营销一味追求规模,品质管控不严格,再加上山寨店众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最终变成从排长队到现在的无人排队。

海底捞的“骗局”,开火锅店真能3个月收回投资吗?

想要加盟一个火锅品牌的创业者要注意,火锅虽然相比于其他餐饮毛利更高,但是目前的竞争已经是存量市场的竞争,并不能做到开一家火一家赚一家;而规范的加盟品牌必须拥有自己的商标保护体系,更要有强大的产业链资源和后端服务体系,这意味着每一家店在什么地方开,开多大能赚多少钱,总部都已经计算得特别清楚,很难爆发。另外,还是要谨慎分辨品牌资质,防止加盟类似于山寨小龙坎这样的品牌,成为炮灰。一个行业,如果处于增量市场,怎么做都能赚到钱,一旦进入存量市场,就必须精细化运营。而对于餐饮,好吃安全是第一位的。 4 特色火锅怎么做还能赚钱? 就像前文提到的,火锅行业极度分散,市场排名前五品牌占有率只有5.5%左右,而剩下的94.5%的市场,就都分散在一些区域性品牌、特色火锅品牌和独立运营的小品牌。 每年,市场上都有几万家火锅店兴起,又有几万家火锅店消失。数据显示,2017年火锅店数量从36万家下降到29万家。 这就是目前的竞争惨状。 那么,我们实地测评和采访了几位小众火锅品牌,和大家一起探讨,现在做火锅的真实盈利情况,以及真实的竞争环境。 一、一线城市鲜牛记如何在潮汕牛肉火锅关店潮中活下来 此次,我们测评的是位于北京的鲜牛记潮汕牛肉火锅亚运村店。 鲜牛记最早于2016年5月在北京开店,开业20天后以3000万估值天使轮融资,此后迅速开店做大规模。目前主要开在北京、江苏南京等地,在北京有9家,全国有26家店。26家店自营占一半。亚运村店于2016年9月开业,是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店。 选址与店面:这家店开在社区里,旁边有配套商业中心(飘亮购物中心),周围一公里以内只有一家牛肉火锅,整体火锅店数量不下50家。店面600多平米,餐位数约170个,员工30人左右。CEO于浩介绍,当初开店时,附近同类型火锅店不下7家。鲜牛记有两种类型店,I类店以北京地区为主,开在街边;II类店以江苏为主,开在商场里,面积在300—400平米。 菜品与客单价:客单价在130—140元之间,SKU有200个左右,长期在店的有120—150个SKU。每半年左右会更换一次涮菜、凉菜。翻台率好的时候2.5—3次,差一点在1.5—2次。鲜牛记有6种不同的锅底,味道上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主要针对年龄段在25—35岁。 这家店月营收好的时候周末5—6万/天,工作日3万/天。我们按一个月21个工作日,9个周末来算,月营收在113万左右。 那么这家店的投入是多少呢?像这种600平米的店,前期投入不算房租,大概在150万左右,1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当然,除了这家店,鲜牛记同样也有盈利不那么好的店。 虽然品牌整体还是良性发展,但是鲜牛记也面临着残酷的竞争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品牌倒闭和消失。 潮汕牛肉火锅一度是一个非常火爆的火锅子品类,2016年火爆程度达到高峰,据调查,当年全国有1万多家店,光上海和北京就有上千家。但是过了2017年的洗礼后,高达80%的店都倒闭了,而现在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到,上海只有433家,北京230家。 我们总结起来,有三个原因: 1、市场太小,牛肉火锅本就属于小众市场,一下涌入过多玩家,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 2、牛肉供应产能不足。潮汕牛肉火锅最好的牛肉是选择产地云贵川的黄牛,2岁以上肉质最佳,最短也要8—10个月。短时间爆发出大规模的门店,黄牛数量跟不上。有的店甚至就近采购牛肉。 3、对供应链要求很高。牛肉火锅吃的是鲜,要求当天宰杀,不冷冻,6小时内送到餐桌上,配送是一个问题。在潮汕,很多牛肉火锅店直接开在屠宰场附近。牛肉火锅对肉的部位也有要求,一只牛只有37%的肉适合涮火锅,余下的部分如何处理是个难题。这些都很考验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而且很多新增门店多是单店,单店采购,对供应链的议价能力很弱。 那鲜牛记能活下来,也在于他们在供应链端下了功夫。首先,它与多个品牌组成北京潮汕牛肉火锅协会,集中采购牛肉。其次,2017年,鲜牛记也开始布局上游产业链,与大田兴合作在贵州建立牧场,产能在上千头。另外,鲜牛记旗下还有多家中餐馆,用不完的肉进入中餐馆系统,做成别的菜,减少食材浪费。 再加上踩到了2016年这波红利,鲜牛记坚持了下来。 二、二线城市蓉客牛杂火锅为什么越赚越少? 如今,一线城市个人开火锅店很难突围,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机会似乎更大,并且二线城市消费能力并不低。比如,海底捞在二三线城市的客单价能做到92—95元,一线城市是106元。二线城市的翻台率5.3次,甚至高于一线城市的5.1次。 成本方面,二三线城市用工成本、房租成本都更低,门店承租能力更强。 当然近两年来,二三线城市的竞争也在加剧,海底捞2018年新开176家店,其中135家都开在二三线城市,2019年主要布局也在二三线城市,大连蓉客牛杂火锅创始人马志良就明显感受竞争压力。 我们首先看看蓉客牛杂火锅的具体情况。 火锅有极强的包容性,什么菜品都可以拿来涮,因此发展特色火锅很容易。在重庆,规模比较大的特色火锅有鱼火锅、毛肚火锅、老鸭汤火锅、美蛙鱼头火锅等,蓉客牛杂火锅也属于特色火锅的一种。 选址与店面:社区底商。300—400平米的店为主,能容纳20个餐台,80—90个座位。如今翻台率2次多一点,员工数18—20人。 菜品与客单价:客单价在80—90元,在大连当地属于中等稍微偏上水平。全部是堂食,没有外卖业务。店内100多SKU,每半年换一次菜品,换10%左右。食材供应上,其中一家店做中央厨房,为其他店配送。 蓉客是从2012年开始开店,起初最好成绩能做到月营收60—70万,单店净利润率能做到25%;100平米的店,12桌,40—50个座位,最好时月营收能做到50多万,翻台率6—7次。那段时间,一家店大概半年就能回本。 但是现在,300多平米的店,只有35—40万左右,翻台率只有2—3次,净利润率只能做到10%左右。 原因来自两方面:一是竞争加剧,大连市场是从2017年底开始涌入大量火锅店。2012年开业时,周围五六百米只有蓉客一家店,现在有8家;二是人工成本增加,2012年时服务员工资只要1500—2000元,而现在工资翻倍,但是菜品价格上涨不到10%。 马志良的另外一个品牌蓉焰美蛙鱼头火锅,它的数据则更能反映市场竞争的变化。 2018年,马志良在大连市中心港湾开了一家300平米左右的店,前期投入200多万(包括一年40多万的房租),前期1年半亏损,从今年2月开始盈利。盈利平衡点在25万左右。另一家蓉焰开在凌水,离大连市中心比较远,2016年开业,投入了160多万,面积400平米出头,1年半左右回本。这两家店月营收30万左右,最好的时候能做到35万。比前几年的60—70万差了整整一倍。 如今,马志良也在加强对供应链和管理上的投入,因为这样才能建立起优势,在激烈竞争中存活下去。 开火锅店的人很多,有的赚有的赔。我们看到还活着的店,都各有优势,有的有供应链优势;有的则进入市场早占先机,六七年前开在二线城市,靠着升级店面装修、服务、菜品就很容易做起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大品牌对二三城市的加速布局,二三线城市的竞争环境也变得激烈起来。当然,饮食都有地域差异,不同城市竞争状态不同。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意识逐渐提高,四川、重庆等地政府从2017年底加强对火锅用油重复使用的整治,以前的“苍蝇馆”全靠口味站稳脚根的优势正在丧失。在食品安全问题高发,原材料成本不断增高的今天,品牌必须深耕供应链,做出优势才能立足长远。在这方面,几家大品牌更有优势。整个市场环境,客流量都在向大品牌靠拢,小品牌或单店的生存空间缩小。 5 总结:小白开火锅店注意事项 整体来看,目前火锅行业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火锅的历史很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都是相应的吃法,地域性极强,这也给小众品牌和特色单店品牌以生存空间。而最出名的,也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当属川式火锅。川式火锅以其麻辣口味,易上瘾的特点赢得全国人民的喜爱。在中国4万亿餐饮市场里,火锅是第一大类,占13.7%。而川式火锅又在火锅市场里属于第一大类,占到64%。 第二,火锅行业市场集中度极低,这也给连锁化带来效益提升的海底捞、呷哺呷哺更多市场下沉的机会。 第三,火锅行业易标准化,具备做连锁的基因,相对于其他餐饮行业,创收能力较强,也容易上手,给小白创业者机会。 第四,火锅虽然仍处于上升的阶梯当中,但已经从过去的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竞争。整体来看,一线城市的竞争非常激烈,四川和重庆更是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其他二三线城市机会稍大。 第五,卫生、品牌、服务的溢价能力越来越强,强者恒强。相比较之下,网红火锅品牌将逐渐没落,需要开始稳扎稳打沉淀品牌、服务及产业链能力。 但硬币还有另一面,就是行业竞争环境非常激烈,赚不到自己想象中的钱也是正常情况。整体判断,我们认为火锅行业目前处于“谨慎进入”的阶段。 其次,餐饮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几乎24小时连轴转,管理难度很大,不是有钱是土豪就一定能赚钱的,成本控制、品质控制、服务流程控制都是致命的。 所以,即使是第一次创业,也最好有餐饮行业的从业经验,如果想从零做起,想要选择加盟的模式,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之前、一直提醒的,要看品牌提供哪些服务,如果没有督导,没有供应链支持,管理很少,那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做起一个网红品牌,靠收加盟费赚一波钱,收割完就走。

用户评论

漫长の人生

海底捞的“骗局”,感觉有点标题党了。开店哪有那么容易?3个月收回投资,除非你本来就很有钱,或者运气爆棚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花世界总是那么虚伪﹌

我朋友开火锅店,半年了还没回本,更别说3个月了。海底捞的成本控制肯定比我们这些小店强,但3个月收回投资,还是有点夸张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生命一旅程

海底捞这么火爆,3个月收回投资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毕竟客流量在那里摆着呢。不过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怎么做到成本控制那么低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上花

看了这篇文章,我突然有点想开火锅店了!哈哈,不过我还是理智一点,先看看市场行情再说。毕竟海底捞那么强大,我可不想跟他们竞争。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拉扯

海底捞的“骗局”?我觉得标题太偏激了。开火锅店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3个月收回投资确实很难。但海底捞的经营模式和品牌效应,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如你所愿

海底捞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背后有强大的团队和管理体系,还有品牌效应加持。3个月收回投资或许是营销手段,但他们的实力不可否认。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哽咽

文章提到的3个月收回投资,可能只是个案,并不代表所有火锅店都能做到。开店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能被一些营销手段蒙蔽双眼。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闷骚闷出味道了

现在开店成本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想要3个月收回投资,简直是天方夜谭。海底捞的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但不要盲目跟风。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长裙绿衣

开火锅店确实需要资金和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市场洞察力和经营策略。海底捞的成功,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但他们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开火锅店3个月收回投资,确实太难了。不过,海底捞的成功,说明了品牌效应和优质服务的重要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海底捞的“骗局”,感觉有点危言耸听。开火锅店确实不容易,但只要用心经营,总会找到成功的路。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tm的滚

海底捞的运营模式确实值得学习,但他们的成功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想要复制他们的成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以乔木

3个月收回投资?我真是想多了。开店哪有那么容易?海底捞的成功,更多的是品牌效应和管理体系的优势。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名的青春

看到海底捞的“骗局”这个标题,就感觉作者有点偏激了。开店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资金,3个月收回投资,简直是痴人说梦。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海底捞的成功案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但不要盲目跟风。开店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文章提到的“骗局”,可能只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开火锅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3个月收回投资,确实很难。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忘初心

海底捞的成功,说明了品牌效应和服务的重要性。但他们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开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成本。3个月收回投资,只是少数成功案例,不能作为普遍规律。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在我面前犯贱

海底捞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品牌效应和管理体系。但他们的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慑人的傲气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的思考,开火锅店确实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但只要用心经营,总会找到成功的路。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