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宿舍日报
走进内曼旗八仙塘镇乌兰张谷村南侧的养殖场,你会听到此起彼伏的鹅叫声,看到一群三花鹅互相追逐觅食,形成一片美丽的景象。热闹的场面正在营造。
农民田玉才夫妇因三花鹅生长快、耐粗食、抗病、肉质鲜美的特点而闻名。
从饲养到防病,科学饲养,田育才夫妇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养出了商品鹅。从吉林省引进的三花鹅雏鸟在温室中饲养半个月后转入育苗场。小鸭每日喂米汤、玉米粒、蔬菜,成年鹅喂粗饲料。为了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干燥,夫妻俩每个月都会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
“村里免费提供了300亩灌丛来养鹅。林下空气流通好,鹅来去方便,鹅肉也紧实。”田玉才说。
今年是阿雅田夫妇开始养鹅的第六个年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棚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棚外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达到了一万多。
目前,田育才家每年有7000多只鹅上市3次,主要集中在吉林、山东两省。 “一只鹅可以卖80元左右,扣除费用后,净利润有20元,收入还是蛮大的。”
乌兰章古村村民赵志新的猪圈里,肥硕的白色杜洛克仔猪正在食槽前吃食。
农村“土猪肉”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村里农民杀一头猪可收入3000至4000元,一年可收入1万至2万元。趁着这个商机,赵志新夫妇决定发展养猪业。
经过六年的发展,终于初具规模。 “今年市场行情旺盛,一头仔猪能卖到500元左右,还有100多头等待出售,一年后净利润在20万元左右。”赵志新说。
与传统猪圈“又脏又臭”不同,赵志新的猪圈干净整洁,没有粪便、无刺鼻气味。
“养猪场有臭味,我们买了刮粪机,除了每天用水清洗圈舍外,还每周清洁一次,并适时将粪便清除。需要运输。”赵志新说,春季将收集到的猪粪撒到田里,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增加了土地肥力,降低了造林成本,减少了浪费。一个宝藏。
如今,养鹅、养猪已成为乌兰江古村的热门产业,农民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养殖经验,利用自家的“小院”增收致富,政府引导发展养殖业。
道鲁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