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竣工图)
一问:没有人关注“中国第一高楼”的建设规划。今年7月,深圳房地产公司世茂最大的综合体项目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的大部分资产以130.44亿元公开拍卖。第一次竞拍失败后,11月16日下调价格26亿元,再次公开拍卖,起拍价104.35亿元,但再次竞拍失败。 2017年拿地并拿下该项目后,世茂拟将其打造成集深港国际会展中心、智慧办公、大型企业、公寓为一体的综合开发运营项目。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是拟建高度668米的“中国第一高楼”,建成后将成为深圳的“新地标”城市。 2022年3月,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建设暂停,世茂债务危机也爆发。世茂集团陷入债务危机后,曾有出售深港国际中心的传闻,但该项目债务关系十分复杂,目前尚未找到买家。两次拍卖均未能找到买家后,世茂深港国际中心项目的命运仍不明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风叔:这个新闻我也看到了。深港国际中心项目当然位置好,世茂先生当初的设计方案也不错,初步预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500亿元,打造深圳新地标。但现在市场上收购的很少,主要原因不是金额,而是收购摩天大楼后如何赚钱。与国外摩天大楼相比,中国的摩天大楼受到几个重要因素的影响。首先,财务成本太高。如果500亿元的总投资有一半来自贷款,财务业绩就难以计算。其次,规划约束太多。在中国,这样一栋摩天大楼只能颁发一张大型房产证。在一栋有70 年历史的房子里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更不用说公寓了。你不能这样做,你不能那样做,你别无选择,只能按规定办事。写字楼、酒店、公寓、商业楼等大致分为四、五部分,但现实中这样的规划无法适应市场,商家难以盈利。相比880米高的哈利法塔等海外摩天大楼,内部有独立的住宅楼,塔楼建成一半就可以出售,大大缩短了收款周期,为交易者提供了利润可做。第三,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深圳写字楼空置率较高。而且,酒店想要盈利并不容易。因此,难以打造适合高层建筑的业态,难以获得可预测的利润。第四,技术问题。我们的高层建筑技术还有限,建设周期很长,至少需要5到8年才能完成。建设过程漫长,资本积累负担重。太重了,赚钱不容易。在国外,已经设计了从底部打开,然后从顶部盖上盖子等同时进行施工和操作的施工方法。中国目前没有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方式没办法用,因为在验收、消防等方面也不支持。结果,建设周期太长,无法满足合理的经济预期,高层建筑无利可图,因此通常不会出现后继者。不仅深圳如此,其他城市也是如此。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规划、财务成本、商业布局和建造技术能够放松并创新性地改进,摩天大楼其实是可以盈利的,新的赚钱方式有很多。
比如LED技术带来的建筑广告效应、高速旅游电梯带来的屋顶旅游效应等,这些都是非常综合的要素,要想增加利润,需要技术、政策、商业的支持。你赚到钱了,自然有人会来接手你的生意。
问2:据媒体报道,11月初,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金监局、证监会联合多家房地产企业召开磋商,了解融资环境和贵公司的融资需求。这释放出什么样的信号?据介绍,参与的企业包括万科、保利、华润、中海、龙湖、金地等各大房企,尚无房企陷入危险。然而,各大房企就绝对安全吗?冯叔:安全和焦虑是相对的,各大房企的安全率都很高。但现实中,一些世界500强企业已经破产,并不能说各大房地产企业总是100%安全、永远不会倒闭。但目前来看,其稳健性、可持续性、统一性得到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因此监管层召开此类会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也看了你们的意见,但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想重拾大家的“买动力”。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人来买房,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就无法解决。这只是一种观点,但这当然是基本的、重要的一点。还有观点认为,银行对各大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支持应该扩大到非住宅领域,我认为这也是事实。还有一些相关的建议,比如监管是否可以更加合理,是否应该适当放松等。总之,他们的问题和建议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监管部门现在需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未来的政策进行微调,但我认为这是有帮助的。